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骨舞健言 | 徐又佳教授:温故知新,数往知来,2023年度骨质疏松和骨矿盐领域重要进展回顾

2023-12-18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时光倏忽而逝,2023年年末将至。回望这一年,全球骨质疏松和骨矿盐领域的最新进展、最热话题依然在数场学界盛会中全景呈现,为突出的未尽之需映照出创新手段的积极价值和可期前景。同时,新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的发表为领域带来新的思考和循证,新的权威指导文件发布也大力地推动了骨质疏松症规范化管理的前进步伐。

值此岁末之际,本年度最后一期“骨舞健言”荣幸地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主任徐又佳教授全面盘点骨质疏松与骨矿盐方面研究进展,旨在提升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水平,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徐又佳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松中心主任

兼任苏州大学骨质疏松症诊疗技术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协会骨质疾病专委会副主委

江苏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病症分会前任会长

江苏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委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委员会副主委

苏州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委

苏州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苏州篮球协会副会长

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无偿献血铜奖、江苏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医学重点人才、江苏医学领军人才、苏州十佳科技魅力人物、苏州医学领军人才、苏州科技二等功、苏州劳动模范

video
徐又佳教授专访视频(上)





2023年度骨矿盐领域重磅学术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展示了全新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展了视野。首先请您综合盘点下,这几场学术会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进展?为骨质疏松症的诊疗带来了哪些启发?


徐又佳教授:2023年度,骨质疏松与骨矿盐领域隆重召开了多场重要学术会议,其中包括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规模最为庞大的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CSOBMR),久负盛名的欧洲钙化组织学会大会(ECTS),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会(WCO-IOF-ESCEO)以及美国骨骼与矿物质研究协会年会(ASBMR)。可以说,系列学术会议的成功召开为骨骼相关疾病领域带来了诸多前沿进展、全新视野与启发,为推动学科发展和疾病诊治规范化作出了贡献,下面对此进行简要总结。

首先,2023年CSOBMR会议共设大会报告20场次、专题发言138场次、病例报告9场次、口头发言42场次、壁报74篇、书面交流577篇,围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甲状旁腺疾病、钙磷代谢紊乱、佝偻病和骨软化、其他代谢性骨病等方面重点展开,对上述疾病的流行病学、早期筛选预警、诊断、预防、教育和普及、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的分化与调控、动物实验等在各种代谢性骨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内容翔实丰富。

在本次大会期间,本人荣幸受邀报告了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联合发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1]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1]

该共识是由两大学会组织多达19个省市的临床专家历时半年编纂而成,并于2022年11月首次发布,出台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医务人员应尽事宜,以防范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

从内容来看,共识明确指出再骨折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骨折愈合管理、骨质疏松症防治、原有合并疾病管理等内容。并建议医院逐步建立再骨折防治团队,进行管理患者筛选;对管理的患者要开展跌倒风险评估、制定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骨折后康复锻炼计划、再骨折防治患者教育内容、定期随访流程、治疗调整预案以及专有数据库建设,为再骨折防治的规范化管理流程确立了实践标杆。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流程图[1]

值得一提的是,该共识的证据概述部分比较详细阐述了患者年龄筛选、骨折部位选择、骨折后管理时间、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促骨折愈合及防骨量丢失康复干预、随访内容、再骨折防治数据库核心内容的推荐理由。并提出“相对固定医生管理可减少医生个人管理的随意化、碎片化”、“骨折后患者有期限管理优于无截止时间管理”、“告知患者再骨折三句话可提高依从性”、“编辑简要病史给家属可提高异地就诊便利性”、“患者康复可采用直立位训练、扶双拐部分负重训练、扶助行器完全负重训练、陪护员辅助独自训练等个体化方案”、“符合筛选的患者不遗漏、纳入资料不缺少”、“数据库要采用大数据的共享管理、新型管理、互联网+管理”等再骨折防治管理理念,为既往骨折患者再骨折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与理论支撑。

国际会议方面,2023年ECTS会议聚焦骨骼、关节、肌肉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难点,围绕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罕见骨骼疾病,深入交流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药物治疗新进展等内容,共吸引了来自5个大洲超过40个国家的730名临床医生及科学家参加,多项临床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1. 术前维生素D缺乏与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一年死亡率增加有关[倾向评分匹配(PSM)研究][2]

该研究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前维生素D状态对术后死亡率的影响,纳入2015年至2020年210例因单侧髋部骨折接受手术干预的老年患者,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症(<20ng/mL)和对照组,结果显示121名患者(57.6%)被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组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明显更高,术前痴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更高,基线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更低,周围神经阻滞。

PSM后,被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者一年死亡率显著较高(21.5% vs 6.3%,p=0.011),一年独立行走率显著较低(67.1% vs 84.8%,p=0.016)。血清维生素D预测一年死亡率的AUC为0.656(p=0.006),最佳临界值为16.21ng/ml。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PSM设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手术干预后第一年的死亡率显著升高和无辅助行走率较低有关。




2. 2型糖尿病(T2DM)表型与骨折风险前瞻性队列研究[3]

本项研究重点关注T2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和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纳入429名胰岛素缺乏症(低β细胞功能,高胰岛素敏感性)患者、1176名高胰岛素血症(高β细胞功能、低胰岛素敏感性)患者和2772名经典T2DM表型(低β细胞功能,低胰岛素敏感性)患者。在β细胞功能低但胰岛素敏感性高的人群中,观察到总体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MOF)率较高的趋势。




3. 荟萃分析——骨质疏松药物临床试验中12月、18个月、24个月时全髋骨密度(THBMD)变化与骨折风险降低之间的关系[4]

本研究使用来自21项骨质疏松药物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的个体患者数据,包括10项双膦酸盐、1项奥达那替布、2项激素疗法、3项甲状旁腺激素(PTH)受体激动剂、4项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1项地舒单抗。研究共纳入74,07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2-100.0个月。

荟萃分析显示,12、18、24个月时,THBMD的治疗相关变化与椎体、髋部、非椎体和所有骨折风险的降低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这些相关性更强。

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WCO-IOF-ESCEO会议共收录1,200余份摘要,主要聚焦在骨质疏松现有药物临床研究进展,多项临床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1. 应用“罗莫佐单抗一年序贯地舒单抗一年”与应用“地舒单抗两年”对骨密度和骨折结局的影响:来自FRAME和FRAME拓展试验[5]

在FRAME研究中,年龄≥55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1:1随机分配到罗莫佐单抗(Romo)或安慰剂,持续12个月;然后两个治疗组都接受地舒单抗(Deno),持续12个月,然后再延长12个月。2年后,比较了Deno 1年+Deno 1年和Romo 1年+Deno 1年(序贯治疗)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和骨折发生率。

结果显示,相比Deno 1年+Deno 1年,Romo 1年+Deno 1年显著增加了患者腰椎、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分别为9.4%、4.5%和4.2%,p<0.001);此外,相比接受Deno治疗2年的患者,接受Romo-Deno序贯治疗的患者新发椎体骨折显著减少(0.62%vs.1.30%),但临床骨折、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无显著性降低。




2. 一项关于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抗骨松疗效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6]

本文纳入21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表明:相比安慰剂,双膦酸盐(k=10,n=2,992)提高3个测量部位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增加了4.75%(95%CI 3.45,6.05)、全髋骨密度增加了2.72%(95%CI 2.06,3.37)、股骨颈骨密度增加了2.26%(95%CI 1.67,2.85)]。

与安慰剂相比,地舒单抗(k=2,n=242),特立帕肽(k=2,n=309)或阿巴洛肽(k=2,n=248),也显著提高测量部位骨密度值(p值<0.05)。16项RCT报告了骨折发生率,但其中只有4项RCT将骨折作为主要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骨折发生率较低(治疗组骨折风险中位数为1.7%,安慰剂组为4.1%)。该研究提示男性骨质疏松的治疗策略基本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类似,如对于高骨折风险患者,选择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对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选择促成骨-抑破骨药物序贯治疗。

本年度最后一场国际盛会是ASBMR会议,共举行100余场线下会议,交流展示1000多份研究进展海报,吸引了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骨与矿物质研究领域专家和临床工作者,同样有多项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1. 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围手术期应用双膦酸盐(BPs)不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后的愈合[7]

本研究主要分析汇总了7项研究,共912例患者数据。患者围手术期和非围手术期开始使用BPs(手术前或术后≥1个月使用BPs)的患者在骨折修复随访时的愈合率没有差异。围手术期开始使用BPs并不能显著缩短随访时的愈合时间(MD 与对照组相比:-0.57 周,95% CI:-2.12,0.97,I2:41%),且与骨折部位或BPs治疗无关。围手术期开始BPs治疗可降低螺钉松动风险,二次分析显示,与术后不使用BPs相比,围手术期使用BPs可使骨折修复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VAS明显减少(MD:-0.46, 95%CI:-0.81,-0.12)和(MD:-0.75, 95%CI:-1.10,-0.41)。研究表明,围手术期开始使用双膦酸盐不会对愈合产生临床获益,但能显著改善骨折修复后的长期疼痛。




2. 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中国9省人群尿钙水平的情况[8]

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81人,年龄范围为19-91岁,平均年龄为46.89±18.27岁。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24小时尿钙排泄量”的中位数为2.10 mmol/24h(Q1-Q3:1.29-3.37 mmol/24h),男女尿钙排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尿钙排泄量低(≤2.5 mmol/24h)的受试者总数为641人(59.5%)。不同省份的24小时尿钙排泄率见图1,不同省份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分布显示,男性在31-45岁[3.64 mmol/24h(95%CI 2.92-4.35)]和46岁以上尿钙排泄量最高,后又快速下降。在女性中,尿钙排泄水平最高的年龄是46-60岁[2.99mmol/24h(95%CI 2.49-3.49)],超过 60 岁后,尿钙排泄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提示着老年人补钙时需额外关注血、尿钙水平。



video
徐又佳教授专访视频(下)





在过去的一年中,《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22)》《艾地骨化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国专家建议》等重要指南或共识的发布为骨质疏松症的规范化诊疗贡献巨大力量。请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这对于我国骨松诊疗带来哪些重大影响与变化?


徐又佳教授:今年5月,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9]重磅发布,相较于上一版(2017年版),进行了诸多内容更新与调整,为规范临床实践、提高防诊治效率提供了权威指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9]

从内容上看,新版指南在骨质疏松症“防-诊-控-治-康”全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内容中都做了相应的更新,包括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诊疗流程、防治基础措施、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药物使用临床关注问题、根据骨折风险分层选择治疗药物、疗程、联合和序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术期处理及再骨折预防、康复治疗、分级诊疗等方面。总体来看,新版指南在与国际前沿接轨的同时又兼顾了中国国情,与时俱进,指导临床实践上可因地制宜,也为广大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权威,规范的参考。

在今年10月,聚焦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艾地骨化醇的《艾地骨化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国专家建议》重磅发布[10]






艾地骨化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国专家建议[10]

该《专家建议》就艾地骨化醇药理作用机制特点、临床使用方案、注意事项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地阐述,并围绕艾地骨化醇临床应用过程中所可能涉及的多个问题提供了详细解答,不仅为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指导,而且规范了以艾地骨化醇为代表的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指南药物治疗的活性维生素D部分提供了高质量补充。

个人认为,艾地骨化醇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可促进肠道钙的吸收,这意味着患者应用艾地骨化醇治疗时可减少钙剂的用量;其二是具有增加骨密度、抑制骨转换的治疗效果,可与多类型抗骨质疏松药物联用,在临床实践中可充分发挥联合治疗优势。

此外,艾地骨化醇在其他一些亚领域的临床探索中还展现了可期的潜力,例如对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下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可带来显著获益,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浓度均显著增加[11],值得进一步挖掘。






随着健康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居民对骨质疏松诊疗的关注程度也是愈发增加,这离不开临床医生聚焦患者教育与科普宣讲的海量付出。基于此,可否请您谈谈您在骨松疾病科普活动方面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徐又佳教授:本人既往担任过江苏省、苏州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委,深切感受到面向广大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科普或宣讲具有切实意义,同时,建立相对固定的骨松防治平台,如门诊中心、多学科诊疗(MDT)中心,便于患者及时就医问诊也十分必要。

基于此,苏州市医学会牵头并落实苏州健康市民“531行动倍增计划”骨松防治项目,实现了苏州三级医院都有骨松防治中心、50家社区都有骨松防治站的目标,初步形成“三级医院-社区医院”管理苏州模式,通过一条线实现全面串联,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骨松防治教育与服务,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中。

此外,在今年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共同发布了202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强肌健骨,防治骨松”,呼吁各界共同关注肌肉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更好应对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借此契机,我们也组织各大医院走进社区,开展骨松科普宣教活动,充分反映了国家、社会以及学术界对于骨质疏松科普宣讲的重视。

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以及规范化诊疗手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相信未来定会逐步提升,再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防治专家共识 [J] . 中华骨科杂志, 2022, 42(17) : 1101-1111.

2. ECTS 2023 Abstract Book.P043.

3. ECTS 2023 Abstract Book.COP03.

4. ECTS 2023 Abstract Book.P267.

5. WCO-IOF-ESCEO 2023 Abstract Book. OC1

6. WCO-IOF-ESCEO 2023 Abstract Book. P402

7. ASBMR 2023 Abstract FRI-442

8. ASBMR 2023 Abstract SAT-286

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2,15(06):573-611.

10. 姜艳,岳华,李梅等,艾地骨化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国专家建议[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3,16(03):189-196.

11. Kawahara T, et al. BMJ,2022,377:e066222.


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阅读

审核编号:EDR-NP-20231213-00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