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哪种糖才是升高血糖的元凶?

2021-01-23作者:壹声观点
糖尿病非原创

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人体吸收之后马上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体能量,保障人体正常的日常活动。但有些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就再也不敢了,真的要这样吗?

为何要限“糖”


一般人理解的“糖”指的是食糖或白糖,学名为蔗糖。现在我们所说的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等多糖,也包括葡萄糖、蔗糖等单糖、双糖在内。


单糖说的是分子结构比较简单的糖类,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在人体内不经过分解就能马上被吸收。


双糖是指由两个单糖分子结合成的糖类,如蔗糖、麦芽糖等。单糖和双糖在进入人体以后,可以被直接吸收进血液,使血糖升高。


所以,糖尿病人应尽量避免单糖和双糖的入,但是这也并不是说要绝对禁止。有时候尿病人会发生低血糖反应,此时就需要及时补充糖分,迅速升高血糖值。


"无糖”食品并非无糖


不少糖尿病人及其家属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无糖”食品不含糖,可以随意吃。


“无糖食品”并不代表食品中不含糖类。“无糖”只是个卖点或者说是个噱头,“无糖食品”虽然在生产中没有添加蔗糖,但食品本身依然含有大量淀粉,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所以,“无糖”可避免血糖迅速升高,对糖尿病人并不是没有好处,与吃同等量普通(即非降糖)同类食品相比,其血糖升高幅度要小些,但并不能降低血糖。所以说,“无糖食品”指的是“无蔗糖食品”,严格地说是“低糖食品”。糖尿病人如果吃多了,血糖同样会升高。


当然,由于“无糖食品”中不含蔗糖,所以对于血糖的不良影响相对来说会少一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没有节制地吃,如果是这样的话,不仅控制不了血糖和体重,还会使这两个指标上升,对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总结来说,糖尿病饮食调理的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无糖食品”或是“糖尿病食品”。


小心“隐形糖”,减掉“添加糖”


我们说的减糖,指的是建议人们减少食物中添加糖的摄入,但并不包括天然水果中的糖和主食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食品中的糖及糖浆,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日常生活的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都是蔗糖,也就是添加糖。添加糖还隐形在饮料、糖果、面包、点心、饼干、能量棒、果酱、果冻、蜜饯、雪糕、冰激凌、速冲糊粉等大量食品中。


膨化食品如薯片、虾条等也是“隐形糖”和“添加糖”的最大藏匿者。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糖,并且淀粉糊化后会转化为更多糖分。这些食物都可能让你每天不知不觉摄人过多糖量,应谨慎购买食用。


除了这些容易被觉察到的甜味食品,在餐馆的很多菜中,糖也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如一份葱烧海参也许要加糖15~25克,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也要加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糖。而其他加工肉制品,如人们爱吃的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


血糖控制的关键是控制摄入的热卡总量,而不在乎是蔗糖(双糖)还是淀粉(多糖)。因此“恐糖症”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总而言之,不必“谈糖色变”,或恐糖症”,但也不要多吃蔗糖,适量用作调味品是可以的,关键还是控制好饮食的总热量,保持热量的平衡。

来源:好医讲糖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