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腹透管理:腹膜透析相关非典型致病菌腹膜炎的治疗 | 专家笔谈

2021-05-30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感染非原创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D)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技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其致病菌大多数为革兰阳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等非典型致病菌发病率低,但诊断困难,病死率高,预后差。本文就非典型致病菌引起的PD相关性腹膜炎诊断、治疗进行总结。


分枝杆菌引起的腹膜炎

分枝杆菌种类较多,可分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非典型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其中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结核分枝杆菌与相关的分枝杆菌菌种(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和微小分枝杆菌)形成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结核性腹膜炎

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可能使其发生结核杆菌感染的概率增加。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透出液中淋巴细胞较为少见,>60%的病例可检出中性粒细胞,少数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由于抗酸杆菌涂片的敏感度极低,在培养鉴定或病理证实的病例中涂片阳性率仅3%,并且相对检出率较低(约30%),可能需要超过4周才能得到结果。另一种检查方法是腹膜组织活检,能够尽快确诊,减少诊断时间,也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金标准,该方法诊断率最高(敏感度84%~100%),但这是一种有创检查,不宜广泛开展。


患者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后,必须及时开始抗结核治疗。国际腹膜透析协会指南推荐使用四种药物联合使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和喹诺酮类药物,吡嗪酰胺和喹诺酮类药物可在治疗3个月后停药,而利福平和异烟肼需继续使用12-18个月。PD患者使用乙胺丁醇后视神经炎风险很高,应尽量减少用量。研究建议乙胺丁醇15mg/kg,1次/48h或3 次/周,使用2个月。对于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其最佳治疗时间尚无明确界定,建议与当地传染病单位协商共同实施治疗。另外,需要评估抗结核药物与透析有关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持续性PD治疗患者对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时间无特殊要求,间歇性PD患者建议在透析结束后给药。


非典型分枝杆菌相关腹膜炎

大多数报告的非典型分枝杆菌性腹膜炎病例发生于存在免疫抑制的患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骨髓移植)(表1)。然而,应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后也可能会促进非典型分枝杆菌的过度生长。


表1 非典型致病菌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

微信图片_20210518132128.jpg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与结核性腹膜炎相似,非典型分枝杆菌性腹膜炎易延误诊断,从最初出现症状到得到适当治疗,平均时间为4周。临床表现与其他腹膜炎相似,反复透出液培养阴性的患者应考虑是否为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此外,涂片结果不能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因此,存在非典型分枝杆菌性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例如透出液培养阴性的腹膜炎经验性抗菌治疗失败,或存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主治医师应采用更快速的检测方法,如DNA探针、高效液体色谱法、DNA测序或PCR,最佳治疗方案或疗程尚未明确界定。一般而言,需要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并且大部分报告的病例治疗持续时间都超过1个月。与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类似,大多数报道的非典型分枝杆菌性腹膜炎病例需要拔除导管(92.9%),结果显示腹膜炎恢复率为85.7%。


真菌性腹膜炎

真菌性腹膜炎占腹膜炎的1%-15%,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其死亡率高达50%,其原因之一是诊断延误。满足下列3项中任意项即可诊断为PD相关性腹膜炎


➤ 腹腔感染症状;

➤ PD透出液浑浊且白细胞≥100×106/L,多核细胞>50%;

➤ 革兰染色找到致病菌或者透出液培养阳性。


对培养阴性的腹膜炎,也应高度怀疑真菌性腹膜炎。另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如PCR 和RNA基因测序等检测,对经验治疗无效,尤其是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行这些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真菌性腹膜炎,国际腹膜透析协会指南建议应立即拔除导管,改行血液透析,并且开始抗真菌治疗。如未拔除PD导管,可能导致死亡率风险增加。68%早期拔管患者在真菌性腹膜炎控制后再次置管继续PD治疗,但在后续的PD治疗中,可能出现溶质清除差或超滤失败。


关于抗真菌药物选择、剂量及疗程,暂无统一的建议,治疗方案应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培养结果、药物敏感性及患者反应,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或氟康唑的组合推荐用于非假丝酵母菌属的初始治疗,根据真菌种类及最小抑菌浓度选择合理的后续治疗方案。其他治疗方案包括卡泊芬净、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替代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应该在导管拔除后至少持续10d, 但通常治疗时间在4-6周。在真菌性腹膜炎控制后再次置入导管的时机尚未达成共识。


国际腹膜透析协会仅推荐在腹膜炎高发的中心给予预防性用药。对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通常预防性给予抗真菌治疗(制霉菌素40-50万U,3次/d),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氟康唑


作者:王涵,俞雨生 

文章节选自《腹膜透析相关非典型致病菌腹膜炎》,首发于《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