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JITC | 解析胰腺癌三级淋巴结构,探索免疫治疗有效机制

2024-04-12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胰腺导管腺癌肿瘤内三级淋巴结构的特征:细胞特性和预后价值


发表期刊:《癌症免疫治疗杂志》[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IF(2022):10.9]


通讯作者:虞先濬,王旭,刘辰


第一作者:邹璇,程合


主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推荐理由


胰腺癌是典型的免疫“冷”肿瘤,预后差、治疗手段匮乏;本系列研究解析了三级淋巴结构(TLS)在胰腺癌中的特征、功能和形成机制,探讨基于细胞治疗靶向TLS实现免疫增敏干预的策略和可行性,具有重要基础和临床转化意义。



研究解读


在胰腺癌中,单纯存在离散的免疫细胞并不足以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这些细胞必须在特定的生态位[如三级淋巴结构(TLS)]中聚集、接触、互作,方能实现抗原呈递和免疫应答,为患者生存带来益处。然而,胰腺癌TLS的预后意义、空间结构和细胞特性仍未完全阐明;此外,随着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广泛应用,深入了解药物治疗对于胰腺癌TLS的影响,对于理解术前/后干预与胰腺癌免疫微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以及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人团队前期应用多色荧光免疫组化(mIHC)和基于范例的机器学习数字化图像处理(inform2.4和Halo3.2)等技术,对380例初治和136例新辅助化疗患者瘤内TLS的空间结构、细胞组成和临床意义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并展示了新兴技术在临床病理分析中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对患者免疫微环境可能带来的“双刃剑”效应,并首次提出新辅助化疗可能导致瘤内TLS的免疫激活功能的特征改变,研究论文“Characterization of intratumoral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cellular properties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发表于肿瘤免疫学权威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JITC)[1]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约20%的临床胰腺癌组织中存在瘤内TLS。因此,如何改善胰腺癌免疫微环境的淋巴细胞组成,促进TLS的发生、发展正在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胰腺癌治疗研究领域。以往研究多聚焦TLS对B细胞的分化、成熟的调控,而申请人的基于临床样本的前期工作则发现,抗肿瘤T细胞的形成、浸润和激活也是TLS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关键,并据此分别开展了两项关于胰腺癌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策略的基础-临床前转化工作


第一个工作是采用胰腺癌TLS中巨噬细胞特征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2修饰CAR-T细胞,使其获得更好的浸润和肿瘤杀伤功能,相关工作以研究论文“Ectopic CXCR2 expression cells improve the anti‐tumor efficiency of CAR‐T cells and remodel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近期发表于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2]。 


第二个工作则是针对T细胞免疫的天然受体TCR开展胰腺癌患者的个性化筛选和功能检测,相关工作以研究论文“Antigen/HLA-agnostic strategies for Characterizing Tumor-responsive T cell receptors in PDAC patients via single-cell sequencing and autologous organoid application“近期发表于肿瘤学权威期刊Cancer Letters [3]


上述工作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胰腺癌免疫微环境,TLS结构功能和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的理解,有望为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治疗胰腺癌提供新的线索。


1.  Zou, X.,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tratumoral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cellular properties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J Immunother Cancer, 2023. 11(6).


2.  Dai, Z., et al., Ectopic CXCR2 expression cells improve the anti-tumor efficiency of CAR-T cells and remodel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24. 73(4): p. 61.


3.  Wang, X., et al., Antigen/HLA-agnostic strategies for Characterizing Tumor-responsive T cell receptors in PDAC patients via single-cell sequencing and autologous organoid application. Cancer Lett, 2024. 588: p. 216741.



专家点评


在前期研究中,申请人团队基于数字化的大样本临床队列分析,系统、全面地阐释了胰腺癌中三级淋巴结构TLS的空间结构、细胞组成、成熟度、预后价值、抗肿瘤免疫相关性等特征,开展了迄今为止该领域规模最大的临床样本研究。


研究结果明确了胰腺癌瘤内TLS 的存在和成熟水平通常预示着更活跃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也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但在胰腺癌中,TLS 的存在并不普遍,有关胰腺癌 TLS 的研究也多为临床观察型研究,胰腺癌相关TLS的形成机制、功能调控和诱导途径仍不明确。因此,申请人团队从临床样本观察结果着手,经过一系列数据分析、体外、体内实验论证,开展了临床转化向的探索工作,主要关注两方面内容:


(1)胰腺癌相关三级淋巴结构TLS形成的分子细胞机制:团队研究发现:胰腺癌脂肪微环境中的特定前脂肪细胞分化亚群为TLS的形成提供了基质细胞来源,而激活LTβR信号可诱导前脂肪细胞的LTo样分化表型,在胰腺癌相关TLS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组织者”作用,据此,团队正在开展AAV介导的人工诱导胰腺癌TLS形成的治疗策略研究,这也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基因治疗方式。


(2)基于胰腺癌TLS的趋化因子网络特征,我们还提出了基于趋化因子受体CXCR2增强/增敏胰腺癌中T细胞抗肿瘤功效的治疗策略,并已在动物模型中开展了临床前功能验证。上述结果为胰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开创性的新思路。



创新背后


胰腺癌是典型的免疫“冷肿瘤”,其预后差,且对以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反应率极低,一直是申请人团队及领域内同行关注的焦点。申请人团队在前期的大样本临床队列研究过程中,通过大量病理阅片获取了对三级淋巴结构空间结构特征的直观认知。我们意识到胰腺癌中仅存在离散的淋巴细胞并不足以诱发对于抗肿瘤至关重要的免疫应答,这些细胞必须存在于三级淋巴结构这样独特的空间生态位中方能发挥显著的作用。


据此团队围绕胰腺癌的三级淋巴结构开启了数年的探索,从最初的病理分析,到后来的高通量、多组学研究,再到后来的动物模型构建,和关键细胞的遗传修饰及功能研究,直至最近发表的有关具体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策略的设计和优化工作。上述一系列研究从临床观察结果出发提出科学假说,再经机制论证后拟回归到临床应用,深切体现了临床为本,科研为魂的研究模式。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虞先濬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外科学和肿瘤学双科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胰腺肿瘤外科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工匠、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区域合作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2项。


以通信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ut、Annals of Surgery、Cell Research、Autopha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等国际权威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通讯作者
刘辰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目前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科副主任,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助理。临床主攻方向为胰腺、肝胆肿瘤的外科综合治疗,擅长各种良恶性胰腺、肝胆肿瘤的腹腔镜手术,每年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不规则胰腺切除300余例。


研究领域是胰腺癌免疫微环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olecular Cancer,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JITC), Annals of Surgery等领域专业杂志中发表SCI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近300分;申请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兼任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多区域诊治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微创诊治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第九届中青年编委,中国上海市抗癌协会腔镜外科学组委员,《肝胆胰外科杂志》编委。2015年获国际胰腺病协会(IAP)颁发的年度Outstanding Surgical Video奖,2016年获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年度杰出年医师奖, 2020年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1年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



通讯作者
王旭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3年起历任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围绕消化系统肿瘤,应用发育生物学的工具和技术构建人源化疾病动物模型,探索高通量药物筛选组学和个性化合成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Developmental Cell, Cancer Research等发育和肿瘤生物学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获批专利1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骨干;2018年获中国动物学会“卡尔蔡司”优秀青年学者奖,2020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1年入选上海医学院“地高建”卓学储备人才;兼任中国微循环学会肿瘤专委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事、南京江宁药谷学院特聘专家。



第一作者
邹璇


博士研究生,2018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2021年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肿瘤学学术型硕士学位,师从常建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2021-2024年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攻读肿瘤学学术型博士学位,师从虞先濬教授、刘辰教授、王旭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围绕胰腺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和免疫治疗策略研究。2019年至今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469(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2023)。


第一作者
程合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2013年起历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床主攻方向为胰腺、肝胆肿瘤的外科治疗。研究领域是胰腺癌遗传学和T细胞免疫,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ancer Letters,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JIT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IJC)等领域专业杂志中发表SCI论文1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近80分;申请人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2项。



团队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和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的虞先濬教授、刘辰教授课题组,自2010年建科、2012年建所以来,以“三个并举”为宗旨,即“临床科研并举,外科内科并举,开放微创并举”,积极推动学科发展,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胰腺肿瘤诊疗中心和临床医师医教研中心,教育部“985平台”肿瘤学重点建设发展学科,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目前团队共获得基金课题、人才计划、科技奖项逾百项;同时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GUT、Annals of Surgery、Cell Reports Medicine,Cell Research、Autopha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等肿瘤学、外科学权威杂志共发表SCI累计350余篇,在国内外同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