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当地时间2019年9月7日至10日,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举办的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上,共计三项安罗替尼联合用药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该探索性队列研究提示,安罗替尼联合化疗、靶向和免疫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远远超过预期,同时安全性可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此,本报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结合研究详情,对安罗替尼联合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并分享了对于未来研究方向的看法。现将采访实录整理于此,以飨读者。
韩宝惠教授和储天晴教授在壁报区合影
储天晴教授在壁报前留影
访谈精粹
从无到有,安罗替尼联合一线治疗“号角”已奏响
目前,安罗替尼被批准为晚期NSCLC的三线标准治疗方案,经研究证实其单药治疗晚期NSCLC效果好,且相比同类其他产品毒副作用可控。然而由于安罗替尼是一个多靶点药物,主要是抗血管效应,易导致皮疹、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因此,如何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安罗替尼,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安罗替尼联合其他标准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用于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能否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这样的探索刚刚开始,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向。开展大型临床研究之前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以此来初步了解联合方案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这正是此项研究设计的初衷。
疗效喜人、风险可控,联合治疗取得初步进展
安罗替尼联合治疗的探索性研究分为三个队列:对于初治一线的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30例),采用安罗替尼联合厄洛替尼方案;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患者,部分采用安罗替尼联合标准化疗(30例),腺癌联合培美曲塞、卡铂方案,鳞癌联合吉西他滨、卡铂方案或者采用安罗替尼联合PD-1方案(22例)。三组的最终疗效都比较理想,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92.6%、60%和72.2%。
联合化疗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与化疗相关,且在预计范围内:3级以上不良反应:血小板降低6例、甘油三酯升高3例、口腔溃疡2例、高尿酸血症1例。联合厄洛替尼组皮疹发生率较高,3级不良反应以皮疹为主,4级不良反应主要是1例高血压,4例患者由于3级以上皮疹和腹泻停药,其他不良反应均为1、2级。联合免疫治疗组,3级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1例、血压升高1例、皮疹1例、蛋白尿1例,4级不良反应主要是1例免疫相关性肺炎,除此之外的不良反应都是1、2级,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总体而言,三个治疗亚组患者均显示较好的耐受性。
从最初入组至今,研究已经持续了一年时间,大部分患者的状态依然较好,后续的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期(OS)随访等会继续进行下去。
优化联合方案,实现NSCLC的更有效治疗
从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考虑,安罗替尼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联合方案的优化:第一,安罗替尼联合治疗优势人群的筛选。第二,联合治疗的剂量的探索,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实现疗效的最大化和不良反应的最小化。第三,安罗替尼配伍“搭档”的进一步挑选。通过优化联合方案,提高疗效,同时尽量避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用药,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步步为营、长路漫漫,团队合作是临床研究的中坚力量
一项研究的成功开展离不开研究团队的通力协作,本项研究得以入选WCLC的壁报展示和口头报告,表明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背后是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和无所保留的付出。此外,医院病理科等其他科室同事的参与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推动了研究的顺利开展。
研究在设计之初没有前例可以参考,符合伦理的病例数和联合剂量均需要从0开始摸索,患者的安全保障、每个病理组织以及血液指标的获取,都需要临床研究者事无巨细地亲自执行。研究方案经过无数次修改,目的是尽可能保障患者的权益,防范于未然,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依然出现了很多不可预料的挑战和困难,如有的患者出现免疫性肺炎或皮疹等不良反应时,需要辅助其他治疗手段,此时联合方案的调整则需要反复研究和考量,这个过程所积累的珍贵经验为将来开展多中心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WCLC以及研究团队以及领域同道们的支持下,进一步的系列多中心研究已经逐步启动。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的多中心研究已经在开展当中;联合免疫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也将于9月中旬开始开展;联合厄洛替尼的研究已经将病例数从30例增加至60例,随着时间推移,入组病例数增多,能给我们提供更加完善的研究数据。
总之,安罗替尼联合方案的ORR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认可,未来延长患者的PFS和OS才是终极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晨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