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家长长“锌”眼,孩子不缺锌!

2020-08-2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合理用药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参与人体内细胞代谢的多种途径,发挥多样的生物学作用,参与维护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和生殖器官发育,维持正常食欲和味觉,以及在免疫、创伤愈合等领域发挥作用。


儿童锌缺乏会有哪些表现呢?

轻度锌缺乏症:多发于短期锌摄入不足,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


中度锌缺乏症:多见于长期锌摄入不足或伴发腹泻病,可见腹泻、生长迟缓、厌食症、性成熟延迟、行为改变等。


但轻、中度锌缺乏的这些症状并非缺锌的特异性症状,因此对于缺锌的判断存在一定困难。


重度锌缺乏症:少见,一般发生于患肠病性肢端皮炎或长期使用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WD) 的患儿,以口部、肢端周围皮炎、腹泻、脱发三联征为特征性表现。


不同年龄儿童及青少年的锌缺乏症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


新生儿、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锌缺乏症多发认知能力受损,行为及情绪改变等症状,严重锌缺乏时可见肢体或口周的皮损。


学龄期儿童:多见脱发、生长迟缓、睑结膜炎和反复感染等表现。


青春期青少年:锌缺乏症可出现性成熟延迟。


锌缺乏的常见原因


1、膳食锌摄入不足:出生6个月后的婴幼儿,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其对锌元素的营养性需求,需要补充含锌的辅食。在植物性食物中,水果、蔬菜、根茎类食物的锌含量较低,谷物、坚果和豆类由于含有植酸,植酸能与肠腔内的锌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导致锌不能被消化或吸收。如果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缺乏肉类等富含锌的动物性食物,膳食锌摄入不足而植酸摄入过多,易导致儿童锌缺乏。


2、锌吸收不良或锌排泄过多:有消化道吸收障碍的儿童,如患有炎症性肠病、腹泻病,有肾脏疾病的儿童,肠道锌吸收减少、排泄增多,会引起锌缺乏。有些宝宝服用钙剂、抗酸药和抑制胃酸分泌药,也会降低锌的吸收。


不同年龄段儿童对锌的需要量


根据2017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锌的日需要量

微信图片_20200821162037.png



药补不如食补


人体中的锌元素主要通过膳食获得。预防锌缺乏,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均衡膳食,不要让宝宝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0~6个月的婴儿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可选择强化锌的配方奶。6个月以上的宝宝首选强化锌的婴儿辅食或含锌丰富的食物。


锌含量非常高的食物有贝壳类,如牡蛎。让孩子补锌的时候,可以通过食用贝类食物达到最多锌的摄入量。日常很多食物中含锌量也很高,比如红肉(牛肉、瘦猪肉等)、蛋黄、肝脏、鱼类、禽类等,建议食物补充锌的来源要丰富。


如何选择锌补充剂


对易患缺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长期采用肠外营养的患者等,需定期进行血浆/血清锌检测、生长发育评估、饮食评估等综合判断,是否需要适当口服锌补充剂。


补锌治疗应口服给药,宜选用易溶于水、易于吸收、口感较好、成本较低的补锌药物。


WHO/UNICEF在急性腹泻病指南中推荐儿童腹泻常规补锌。建议选择水溶性较好的锌盐便于口服,包括硫酸锌、醋酸锌和葡萄糖酸锌,锌吸收利用率较高,胃肠道反应较小。6月龄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大于6个月儿童,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持续10~14天。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100mg,葡萄糖酸锌140mg。


口服锌制剂注意事项:


1、宜餐后30分钟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勿与牛奶同服;

3、勿与铝盐、钙盐、碳酸盐、鞣酸等同时使用;


警惕过犹不及!


过度补锌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风险。日常膳食均衡的健康儿童不会缺锌,不需要常规补充锌剂。家长需警惕补锌药物导致的锌元素摄入过多。目前WHO对儿童口服锌的最大耐受剂量设定为元素锌23mg/d。锌剂不良反应在儿科临床中少见,可致恶心、呕吐、食欲降低、腹泻及头痛等症状,但高剂量锌会产生急性毒性,可能对免疫系统、铁、铜和胆固醇的状态产生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儿童锌缺乏症临床防治专家共识[J]. 儿科药学杂志.2020,26(3):46-50.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6,7(54):483-488.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 7) :502-509.
(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李方)

来源:上海药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