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多发性肺结节,切还是等?陈海泉教授团队多中心研究提出主动监测、分类管理新策略

2025-09-23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肺部多发性磨玻璃结节(GGO)的检出率显著上升。这类病变多为多原发的早期肺癌,尽管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但对有些患者做不到完全切除。“即刻切除所有病灶”的传统策略即使能完全切除,但往往面临肺功能损失大、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社会心理压力等挑战。因此,探索更合理的替代策略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b0abaeba-d29a-48f7-b50f-f67609277a91.png


近日,国际肺癌研究领域权威期刊《胸部外科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牵头、国内多家医疗中心共同参与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ECTOP 1021)成果。这项针对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的主动随访研究,首次公布了患者的生存数据,这在全球尚属首次。研究首次证实:对于特定类型的肺多发性GGO患者,在“外科治愈窗口期”内实施主动监测策略安全可靠,提出了“多发GGO的选择性根治术”,为即刻手术之外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循证依据。


“外科治愈窗口期”内采取主动监测策略


这项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团队领衔的研究,纳入了来自五个医疗中心的406例患者,共计1496个磨玻璃结节。42.9%(174/406)的患者有4个及以上的磨玻璃结节,结节的中位直径为0.8 cm。


所有纳入研究的多发磨玻璃结节(直径≤2 cm,CTR≤0.25)均处于“外科治愈窗口期”。这一概念由陈海泉教授团队提出,指疾病处于某一特定临床或病理阶段,在该阶段内无论何时进行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可达100%,为主动监测策略提供了坚实理论依据。


入组的患者每年接受胸部CT随访,若目标病灶在监测中出现进展但仍在外科治愈窗口期,可继续主动监测随访;若超出窗口期,则建议行手术切除。本研究中共有8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随访结果显示安全可靠


本研究显示,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100%,且无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5.4个月(范围:5.4~160.7个月)。仅8.1%的患者出现病情进展,1.5%的患者出现新发病灶,8例接受手术患者均为早期(ⅠA1期),进一步分析提示预后良好。结果表明,主动监测在多发性GGO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得到充分证实。


基于“肺功能损失评估”的个体化管理策略


考虑到患者年龄、职业、婚育计划及病灶分布差异,陈海泉团队提出了基于“肺功能损失评估”的个体化管理策略(图1):


图1. 基于“肺功能损失评估”的个体化管理策略


场景1:所有病灶均为外周型,切除后肺功能损失<20% —— 可选择主动监测,或在不影响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的时机手术完整切除。

场景2:病灶较多或存在中央型病灶,切除后肺功能损失>20% ——优先主动监测,避免大范围手术。

场景3:弥漫分布病灶,切除将导致肺功能严重损失 —— 仅主动监测,选择性处理出现进展病灶,不建议全切。


最优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需结合患者的生活背景和肺功能状况综合考量。在职患者需兼顾职业发展,年轻患者需考虑婚育安排,避免手术带来的“疾病惩罚”;而对于结节数量多、分布广的患者,手术方案更需平衡根治性和长期生活质量。


陈海泉教授表示:“患者入组人数已经超过本研究计划,从目前患者的5年生存数据分析,主动监测是非常有效的策略,但我们将继续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观察个别病灶进展后被迫手术患者的生存数据,为主动随访策略提供更坚实的数据,最终使患者受益。”



供稿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团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