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导读】2020年9月12日,“2020年陕西省继续教育项目暨肿瘤MDT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相关多学科专家从云端为线上同道传递多瘤种领域诊疗规范与研究进展,共话临床实践经验和难点,共谋肿瘤多学科团队(MDT)协作诊疗发展与进步方向。肿瘤科张红梅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与杨静悦教授共同主持。本报采访了杨静悦教授。本文整理会议内容精要如下,以飨读者。
Q&A:肿瘤全程管理中MDT诊治的引入时机
杨静悦教授以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MDT诊治为切入点,生动呈现了MDT协作模式在肿瘤治疗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尽管MDT成员来自不同学科,但目标高度一致,即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凝聚集体智慧,为每一例患者“量体裁衣”,制订出最佳治疗策略。由于Ⅲ期不可切除NSCLC的高度异质性,尚无“one size fits all”的标准治疗方式,MDT协作已成为指南推荐的标准模式;令人欣慰的是,基于PACIFIC研究的成功,对于N2期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后序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巩固治疗已成为标准方案,而免疫治疗同步联合CCRT的多项Ⅲ期研究也正在进行中。Ⅲ期可切除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初见成效,更多的联合方案正在进一步探索中,值得期待。
杨静悦教授结合临床实践体会,提出了肿瘤全程管理中应如何准确把握MDT诊疗模式的启用及再次引入时机问题。,实际临床中,鉴于患者肿瘤分期、意愿及接诊科室的不同,对上述问题的判断和决策都可能随之不同;但就Ⅲ期NSCLC而言,强烈建议患者初诊时就启动MDT模式,并贯穿全程。尤其随着目前肿瘤治疗水平的提升,长生存患者往往还面临多种慢性共病及不良反应,更需MDT的参与。
Q&A:骨肉瘤新辅助治疗期间疾病进展患者的后续治疗策略
杨静悦结合临床实际案例翔实讲解了保肢治疗的规范与注意要点。保肢治疗是对化疗有效的肢体局限性高级别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通过MDT协作进行的新辅助治疗、保肢手术及辅助治疗,目前已成为标准治疗方式,保肢率可达60%~80%,且生存率与截肢治疗相当。新辅助化疗中,对于组织学应答(肿瘤坏死率)不足90%但显示对化疗有效者,应予一线药物全覆盖策略。MAP方案(甲氨蝶呤+多柔比星+顺铂)是目前指南推荐的骨肉瘤标准化疗方案。保肢手术具有严格的适应证要求,必须在全部符合的条件下才能施行,且须以术后无局部复发为首要目标。值得强调的是,围术期化疗与手术之间的“时间窗”对总体疗效影响十分关键,需通过MDT及时、多次讨论和评估来实现良好的质控管理。
根据既往临床实践常见棘手现象,提出了针对新辅助治疗期间出现疾病进展(PD)的骨肉瘤患者后续应如何选择治疗方案问题。的确约有30%的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治疗期间会发生PD,且这往往预示其预后极差。值得分享的经验是,建议治疗前进行病理学诊断时,一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为后续用药提供机会和依据;且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提前介入在这部分患者常显示出惊喜疗效。
本文由杨静悦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