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爱“启欣”生,肺愈“可”期 | 伊鲁阿克优秀案例实例呈现第五期:伊鲁阿克一线治疗ALK阳性NSCLC PFS超46个月

2024-08-09作者:liuy资讯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领域靶向治疗的蓬勃发展使得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显著延长,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尽管在NSCLC的发生率仅为3%~7%[1-2]但由于ALK阳性NSCLC患者对ALK-TKI治疗显示出高敏感性,且生存预后好,ALK融合基因也因此被称之为“钻石靶点”。如今,有越来越多的ALK-TKI应用于临床,为ALK阳性NSCLC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如何优化治疗策略成为临床热点问题之一,为拓宽ALK阳性NSCLC的治疗视角,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开展“实例呈现——最佳临床ALK阳性NSCLC病例分享”专栏,以期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专业经验及诊疗参考。本专栏由齐鲁制药支持。


第五期特约河南省肿瘤医院穆昱医生分享病例《一例ALK阳性NSCLC患者一线接受伊鲁阿克治疗后PFS长达46+个月》,并邀请河南省肿瘤医院赵艳秋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现将病例及点评内容整理如下,供大家分享、交流。




病例要点速览







1

该患者为T1N3M1b期肺腺癌,接受伊鲁阿克一线治疗,PFS超过46个月;


2

患者从2020-08-08 开始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截至2024-06-13,患者仍在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未发生疾病进展,最佳总缓解为部分缓解(PR);


3

患者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期间耐受性良好,所有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均为1级,经规范的临床管理后获得了有效控制。



PART.1

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女,50岁,ECOG评分1分, 因“咳嗽、咳痰1月余,发现左肺占位2周”就诊。

辅助检查:支气管镜病理检查(2020-07-22):肺腺癌;

肺组织样本Ventana  IHC检测(2020-07-24):ALK阳性

肺组织样本Dako Link48和Ventana IHC检测(2020-07-25):PD-L1阳性肿瘤细胞TPS<1%

胸部增强CT(2020-08-04):左下肺门-左肺下叶软组织肿块,考虑肺癌;双肺内散在小结节;左肺门及纵隔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肝左叶结节,考虑转移可能。

诊断:原发性左肺下叶腺癌并纵隔、左肺门淋巴结、 肝、左侧胸膜多发转移,临床分期为IVa期(T1N3M1b)

图1 支气管镜病理结果

图2 患者初诊时的分子病理检查结果


图3   2020-08-04胸部增强CT结果



PART.2

治疗经过


治疗方案:伊鲁阿克治疗,2020-08-08开始接受伊鲁阿克治疗,初始剂量为60mg q.d.;2020-08-15(用药后第8天)剂量上调至180mg q.d.,此后规律服药。


辅助检查及疗效评价:截至2024-06-13,患者仍在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未发生疾病进展,末次影像学检查时间为2024年6月7日。患者在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期间,胸部增强CT检查示病灶明显缩小(图4)。用药后第8周首次评价为PR,且持续至用药后第200周,疗效评估最佳总缓解为PR。

图4  治疗期间胸部CT影像

安全性:患者接受伊鲁阿克治疗期间耐受性良好,所有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均为1级(表1),经规范的临床管理后获得了有效控制。

表1 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video

病例分享视频


PART.3

专家点评



赵艳秋教授点评
中国创新药物伊鲁阿克,在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中展现良好应用前景

事实上,在开展伊鲁阿克用于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之前,我们已经在II期研究中验证了这一ALK抑制剂用于二线治疗的疗效。从分子结构上看,伊鲁阿克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ALK和ROS1抑制剂,其独特的结构设计经过了关键的四项结构优化,基于构效关系筛选,以期达到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这种新型螺环结构化合物的开发,为ALK靶点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伊鲁阿克作为中国本土研发的药物,其在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的I至III期研究中,全部采用了中国人群的数据。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它确保了研究结果的本土化适用性,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在这3期临床研究中,约有600例患者参与,这一大规模的研究为伊鲁阿克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加广泛的人群数据。INSPIRE研究的首次期中分析结果显示,伊鲁阿克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了27.7个月,HR为0.34,相较于其他二代ALK抑制剂在亚洲人群中的一线治疗结果,伊鲁阿克的PFS HR(IRC评估)数值最低。此外,伊鲁阿克组的ORR高达93%,中位DoR为26.8个月。特别是在脑部转移病灶的治疗上,伊鲁阿克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基线具有可测量/不可测量脑部转移病灶的患者,ORR达到了90.9%,中位DoR达到23.8个月。

上述患者目前已入组超过46个月,这并非个别现象,很多入组的患者也超过这一中位PFS水平。这些持续缓解的病例,是伊鲁阿克疗效的有力证明,也为我们对ALK抑制剂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IRC严格评估,伊鲁阿克III期研究HR达到0.34,为临床带来高价值参考

在III期研究中,伊鲁阿克对比克唑替尼一线治疗的HR达到了0.34,这一结果不仅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ALK阳性NSCLC的治疗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HR是一个反映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生存曲线差异的关键指标。HR越低,说明治疗组的疗效越好,患者从治疗中获益越大。伊鲁阿克的HR为0.34,意味着其在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不仅为ALK阳性NSCLC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也推动了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

其次,HR的稳定性和全面性使其在不同临床研究间的比较中更具参考价值。与PFS相比,HR较少受数据成熟度和基线期影响,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治疗效果。因此,HR为0.34的结果表明伊鲁阿克在治疗ALK阳性NSCLC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基于这一III期研究结果,在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的基础上,伊鲁阿克作为一种新型ALK抑制剂,其疗效的显著提升使得临床医生在治疗选择上更倾向于使用伊鲁阿克。这种优效性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伊鲁阿克的III期研究中,PFS作为主要终点,其评估采用了IRC(独立数据委员会)的方法,这一独立评估机制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提供了有力保障。IRC评估由于其独立性,在多中心和大规模临床试验中,相较于INV(研究者评估),更能减少主观性的影响,确保了数据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IRC评估的结果通常被视为更可靠的参考依据,为医生制定治疗决策和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提供了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疗效与风险平衡,伊鲁阿克为ALK阳性患者长期管理提供良好治疗选择

众所周知,在肺癌治疗领域,ALK融合突变被誉为”钻石突变”,因为它的存在使得患者在接受相对靶向治疗后可获得长生存。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晚期患者而言,靶向治疗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这就要求治疗不仅要有良好的疗效,同时也需要患者能够耐受相应的不良反应。

在评估药物的优劣时,我们不仅关注其疗效,还要考虑其副作用的大小。伊鲁阿克在Intellect研究中显示出较低的不良反应(AE)发生率,SAE的发生率仅为6.8%,因AE导致的减量或停药的比例更是低至2.7%。这种低不良反应率意味着伊鲁阿克能够为患者提供一种持续稳定的治疗方案,且毒副作用较小。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大多为一级,无需减量或停药,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确保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伊鲁阿克在确保疗效的同时,也展现了较小的副作用,实现了治疗的平衡。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疗效上,也体现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上。最终,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我们在临床试验中所追求的目标。


专家简历


赵艳秋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

  •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

  • 河南省肿瘤医院肺癌首席专家组成员 

  • 中国药促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作为PI参与肺癌相关临床试验100多项


穆昱 主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 参加科研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

  • 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学习

参考文献:

1.Zhong VW, et al. Achievement of Guideline-Recommended Targets in Diabetes Care in China : A Nationwide Cross-Sectional Study. Ann Intern Med. 2023 Aug;176(8):1037-46.

2.https://www.gov.cn/xinwen/2020-12/24/content_5572983.html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