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实践真知,砥砺笃行:2021 AOO乳腺癌学术会场精彩回顾·下篇

2021-06-01作者:李东燕资讯
原创 肿瘤


头图.jpg

一年一度的“The Art of Oncology-CSCO赛诺菲肿瘤治疗艺术高峰论坛”(以下简称AOO)于上海、北京、广州三地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同步举行,以波澜壮阔的肿瘤盛事开启新一年的奋进之旅。2021年AOO主题是“融时代智慧,探医学之艺”,此次高峰论坛融汇了肿瘤领域的时代创新与中国智慧,共同探索肿瘤治疗艺术之道。乳腺癌分会场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镇宙教授担任特邀主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点击链接阅读:2021 AOO乳腺癌学术会场精彩回顾·上篇


2021AOO乳腺癌分会场视频回看


沈镇宙.jpg
邵志敏.jpg
邵志敏.jpg
会场 邵志敏.jpg
会场 邵志敏.jpg
会场 邵志敏.jpg
会场 邵志敏.jpg
会场 邵志敏.jpg
会场 邵志敏.jpg
会场 邵志敏.jpg

左右滑动查看会议照片


行成于思

三阳性乳腺癌的进展与思考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益定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三阳性乳腺癌即激素受体(ER、PR)和HER2均呈阳性的乳腺癌,此类患者的治疗以化疗、靶向、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模式的综合治疗为主,但标准的治疗方案尚不统一。既往研究发现,三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使用曲妥珠单抗获得pCR率较ER-患者少,即使双重阻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HER2和ER双向cross-talk导致的内分泌和抗HER2治疗的耐药。近年来,随着更多新药的研发,多种治疗手段的出现,对于克服耐药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思路”。

治疗思路1是内分泌治疗与抗HER2治疗的“双管齐下”。TAnDEM研究中,曲妥珠单抗联合阿那曲唑一线治疗,PFS、ORR、CBR均获益;ALTERNATIVE研究和PERTAIN研究则探索了内分泌联合抗HER2的靶向强化治疗;CDK4/6抑制剂是晚期乳腺癌近年来重要的突破,MonarcHER研究证实,其联合内分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PFS。以上研究提示,对于三阳性乳腺癌治疗,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在靶向联合内分泌的基础上做“加法”。然而,由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激素受体表达相关,而激素受体表达存在异质性,因此可能带来最终疗效的不一致。

紫杉类由于作用于细胞微管蛋白,不受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影响。体外研究表明,多西他赛为代表的紫杉类药物与曲妥珠单抗存在协同作用。因此,治疗思路2为抗HER2治疗联合化疗。CLEOPATRA亚组分析和M77001研究均显示,多西他赛联合靶向治疗的生存获益不受激素受体状态影响,且M77001数据显示三阳性乳腺癌的获益趋势更明显。CHAT研究提示,HTX较HT显著提高TTP/PFS,且三阳性组PFS可能获益更多。

除此之外,临床仍然有很多瓶颈亟待突破。因此,治疗思路3为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的“禁区”是否可以突破 ?POTENT研究给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带来了新思考。研究显示,替吉奥与内分泌联合辅助治疗可带来生存获益。

总之,在治疗手段不断涌现的今天,通过以上3种治疗思路,可能会为三阳性乳腺癌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可选方案。


联合查房

三阳性早期乳腺癌(TPBC)查房与投票

在第一环节,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余科达教授作为“查房主任”带领3位“查房医生”深圳市人民医院胡泓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灿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周文斌教授就6个“三阳性早期乳腺癌” 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首先,胡泓教授认为TPBC新辅助治疗的pCR率与生存获益的相关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对于一位70岁以上老年TPBC患者,胡泓教授认为新辅助治疗可以选择曲妥珠+帕妥珠+内分泌治疗的方案,但更多情况下依然会选择曲妥珠+帕妥珠+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的方案。

对于一个65岁的三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在没有太多禁忌证的情况下,周灿教授认为应该考虑双靶联合多西他赛的方案;而周灿教授认为在以个体化标准来考量患者的治疗方案时,ER、PR的表达情况就成为了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影响因素。

周文斌教授认为在未有明确证据的支持下,不宜为TPBC新辅助non-pCR患者选择卡培他滨辅助强化治疗。最后,如果患者一线经双靶+内分泌治疗,对于后线治疗,周文斌教授认为二线可能更多考虑TDM-1。

现场医生投票结果提示:

45%的临床医生认同TPBC新辅助治疗的pCR率与生存获益的相关性较低,但也有45%的医生不认同,分歧较大;88%的医生认同TPBC晚期一线治疗通常优选曲妥珠+帕妥珠+多西他赛方案;83%的医生不认同TPBC新辅助non-pCR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卡培他滨辅助强化治疗;75%的医生认同TPBC新辅助治疗通常优选曲妥珠+帕妥珠+多西他赛方案;47%的医生认同TPBC晚期一线治疗,HR表达水平高低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但对这一问题也有41%的医生不认同;最后,仅29%的医生认同TPBC晚期后线治疗,可以选择靶向+内分泌+CDK4/6的方案。

投票结果-1.png

投票结果-2.png


行成于思

三阴性乳腺癌的探索与创新

目前,以探寻化疗“敏感性”信息为目的而对部分早期三阴乳腺癌进行新辅助治疗尚存几点争议。哪些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适合新辅助治疗,又有哪些手段可以优化和补充?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2021年ASCO指南推荐,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适宜人群应为cN0:cT>1cm,而2019 St Gallen共识、我国2020 CSCO-BC指南及NCCN指南则推荐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适宜人群的最小阈值为cT>2cmN0。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陈前军教授认为,首先新辅助化疗的适宜人群必须具备:化疗指征的可预判性,以及化疗强度的可预判性两个条件,目的即为避免化疗的过度和不足。而对于这个问题,陈教授认为,T>1cm和T>2cm均可作为需要化疗的预判。但T >1cm时,化疗强度难以预判,这是因为如果设计高强度方案(ACT),万一pN-,治疗则太过度;如果设计低强度方案(如4TC),万一pN+,pCR后则治疗不足。因此,陈教授不同意三阴新辅助适宜人群最小阈值定义为cT>1cm,而同意cT>2cm。

另一问题,随着今年NCCN指南的更新而提出:在紫杉类的基础上,是否可以用铂替代蒽环,即TCb方案?陈教授认为,不应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实践使用TCb方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在“治愈”方面:新辅助设计TCb方案挑战太多;②需要等待更多的TCb方案≥AC-T方案的辅助证据,以及完整的“TCb-辅助强化”策略的优效性证据予以判断。

联合查房

三阴性早期乳腺癌(TNBC)查房与投票

在第二环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柳光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作为“查房主任”带领3位“查房医生”带领上海长征医院秦文星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臻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唐鹏教授,就6个“三阴性早期乳腺癌”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秦文星教授认为总体上,如果如果接受新辅助治疗但未达pCR,预后是不佳的,但对一个体,pCR并不是唯一的预后指标。对于年轻的TNBC新辅助pCR患者,秦教授就现有证据,认为不需要接受卡培他滨辅助强化治疗。

对于心脏功能不佳的TNBC患者是否可以考虑TCb作为新辅助方案,单臻教授认为答案是不确定的,需要通过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患者有蒽环禁忌症,则TCb方案是很好的选择。对于Ⅲb期,N+患者(高危)TNBC患者,单教授认为基于证据,新辅助治疗更倾向于AC-T的序贯方案;而袁芃教授更倾向于对这类患者,新辅助治疗应优选TAC(联合升白)方案。

唐鹏教授基于证据和药物可及性方面认为可以考虑给予TNBC新辅助non-pCR患者,卡培他滨辅助强化治疗,但也应根据具体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体质较差,且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65岁TNBC患者,可以采用密集化疗方案,但如何平衡疗效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具体到个体患者,也需要临床医生权衡患者的预期寿命、肿瘤分期情况,做出判断。

现场医生投票结果提示:

参与投票的全部医生(100%)认同pCR是TNBC新辅助治疗重要但非唯一的预后指标;对于心脏功能不佳的TNBC患者可以考虑TCb新辅助方案这一问题,分歧最大,50%的医生认同,50%的医生不认同;91%的医生认同TNBC新辅助non-pCR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卡培他滨辅助强化治疗;67%的医生认同TNBC新辅助pCR患者不需要接受卡培他滨辅助强化治疗;55%的医生认同高危TNBC新辅助治疗通常应优选TAC(联合升白)方案;最后,针对TNBC辅助治疗是否应根据患者耐受决定是否采用密集化疗方案,100%的医生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投票结果-3.png

投票结果-4.png

会议总结

目前临床实践中,化疗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多西他赛为代表的紫杉类药物仍是临床医生手中重要的“武器”,如何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量身打造出最佳的组合及治疗顺序方案,将是今后我国乳腺癌领域医师不断求索的方向。相信他们将始终葆有一颗不安于现状的心,紧跟世界的脚步,不墨守成规,继续在这一领域专注、探索、创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 审校)


乳腺癌下篇附上海报.jpg

MAT-CN-2104358-1.0-03/2021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