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概述
(一)定义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是由胆石症、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和饮酒等多种病因引发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导致胰腺及胰周围组织自我消化,出现胰腺局部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突然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呈持续性,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部分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患者可并发器官功能衰竭。
(二)分类与分期
1.严重程度分类:
目前分为3类:轻症AP(MAP)、中度重症AP(MSAP)和重症AP(SAP)。
2.影像学分类:
分为两种类型:间质水肿性胰腺炎(IOP)和坏死性胰腺炎(NP)。
3.病程分期:
以AP发病的两个死亡高峰期分为早期和后期。
病因学
我国AP的常见病因依次为胆源性、HTG和酒精性。其他少见病因包括:外伤性、药物性、感染性、高钙血症、自身免疫、肿瘤、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等,无法找到病因者可称为特发性。
1.胆源性:
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等是引起AP的最常见病因,约占所有病因的60%。所有AP患者应行腹部超声检查以评估胆石症。磁共振胆胰管显影(MRCP)有助于判断胆总管或胆囊结石,超声内镜(EUS)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发现胆总管泥沙样结石。
2.HTG:
患者发病时血清TG水平≥ 11.3 mmol/L,强力支持HTG是AP的病因。血清TG水平≥ 5.65 mmol/L但<11.3 mmol/L时,应高度怀疑HTG是AP的病因。如果没有寻找到其他明显病因,或者发病24 h以后检测TG≥ 5.65 mmol/L,也应将HTG视作AP的病因。
3.酒精性:
酗酒者中有5%可发生AP,偶尔少量饮酒并不能作为AP的病因,只有饮酒≥ 50 g/d,且>5年时方可诊断为酒精性胰腺炎。
诱因主要有暴饮暴食、油腻(高脂肪)饮食、酗酒等其他因素,它们会诱发胆囊结石排入胆道,引起乳头括约肌(Oddi括约肌)痉挛,增加血液中TG水平,促进胰液大量分泌等。妊娠、肥胖、吸烟、合并糖尿病是AP发病的危险因素。
病理生理过程
我国AP的常见病因依次为胆源性、HTG和酒精性。①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共同通道学说"解释为,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排入共同通道,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即可引起AP。②HTG引发AP的机制:高血清TG分解成大量游离脂肪酸,直接损伤腺泡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另一方面导致胰腺缺血损伤。③酒精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酒精对胰腺腺泡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长期饮酒者容易在胰管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导致胰液排出不畅,促发AP。
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断标准
1.AP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3个特点中的任意2个可诊断AP:
(1)腹痛符合AP特征(急性发作的、持续性的、剧烈的上腹痛,常放射到背部);
(2)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
(3)影像学(超声、CT或MRI)显示胰腺肿大、渗出或坏死等胰腺炎改变。
2.严重度分级诊断:
修订后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AP严重程度分为3级:轻症AP、中度重症AP和重症AP:
(1)轻症AP:无器官功能衰竭,也无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1~2周内恢复。轻症AP占AP的60%~80%,病死率极低。
(2)中度重症AP:存在局部并发症或全身并发症。可伴有短暂性器官功能衰竭(持续时间<48 h),中度重症AP占AP的10%~30%,病死率<5%。
(3)重症AP:伴有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持续时间>48 h)。重症AP占AP的5%~10%,病死率高达30%~50%。
3.全身并发症诊断:
(1)器官功能衰竭:采用改良的Marshall评分(表1)动态评估呼吸、心血管和肾脏3个系统,这3个系统中任一得分≥2分即可诊断器官功能衰竭: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Hg(1 mmHg=0.133 kPa)可诊断急性呼吸衰竭;血清肌酐>170 μmol/L可诊断急性肾衰竭;收缩压<90 mmHg且输液后血压不升,可诊断急性循环衰竭(低容量性休克)。
(2)其他全身并发症:指患者既往存在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因AP而加重。
4.局部并发症诊断:
轻症AP无局部并发症,如出现以下并发症至少为中度重症AP。通常采用增强CT检查局部并发症,超声也有诊断价值。
(1)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指间质水肿性胰腺炎发病4周内的胰周积液,无胰腺或胰周坏死的特征。
(2)胰腺假性囊肿:通常出现在间质水肿性胰腺炎发病4周后,由炎性囊壁包裹胰周液体积聚而成。
(3)急性坏死性积聚:坏死性胰腺炎出现的数量不等的液体和坏死组织积聚。
(4)包裹性坏死:在坏死性胰腺炎发病4周后,胰腺和/或胰周坏死组织被炎性壁包裹而成。
(5)其他局部并发症:包括胃流出道梗阻、腹腔间隔室综合征、门静脉系统(含脾静脉)血栓形成、结肠坏死和胃肠道瘘。
(二)鉴别诊断
AP需与以下疾病鉴别: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心肌梗死和急性胃肠炎。
(三)病情评估
发病早期的患者应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和尿量的变化,定期复查外周血常规、血生化,病情加重时监测腹内压、血气分析等。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 8分,AP严重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3分,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4分可预测曾中度重症以上AP。建议使用201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推荐的重症化风险的临床评估指标(表2),符合13项指标中任一指标即有发展为重症AP的风险。
(四)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建议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向综合医院转诊,包括有ICU、影像科,能开展EUS、ERCP、介入、能处理胰腺坏死的医院。
1.紧急转诊:
当初诊评估有重症风险时(参考表2),即建议紧急转诊。如患者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低容量休克、急性呼吸衰竭、严重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的严重并发症时,应先行紧急处置的同时尽快紧急转诊。
2.普通转诊:
(1)病因不明者转诊至AP诊治中心明确病因并行去除病因治疗,如有胆囊结石者应转诊上级医院尽快行胆囊切除术,胆道结石或梗阻者行ERCP取石。
(2)轻症AP患者持续1周仍持续腹痛、发热等不适,考虑有并发症的患者需进一步诊治。
文章节选自《急性胰腺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