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恶性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需要有创颅内压监测吗?

2021-01-24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脑血管病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10114173549.jpg


解读: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C)后有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监测的应用在各国指南中一直是具有争议的问题,且目前尚无阈值指导进一步治疗。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20-25 mmHg的阈值已被确定为DC治疗指征,但术后监测ICP对预后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有创颅内压监测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背景和目的:

去骨瓣减压术在恶性脑梗死(Malignant cerebral infarction, MCI)中的作用已被明确,但对接受这种治疗患者的术后颅内压变化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有创颅内压监测对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应用,并评估其对死亡的预测作用。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并持续监测患者术后72小时内颅内压的动态变化,每小时计算平均颅内压。使用ROC曲线分析每小时平均ICP,并按年龄(≥60岁和<60岁)进行了亚组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111例患者,其中年龄<60岁者死亡率为29%,≥60岁者死亡率为41%。术后72小时内平均颅内压<10 mmHg是MCI死亡的可靠预测指标,在总人群中,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97%,在<60岁人群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而已知的死亡预测指标在本研究中未能有效预测死亡。


表1 平均ICP和最大ICP以及平均ICP >10 mmHg或最大ICP >25 mmHg的发生率

微信<span id=


微信<span id=

 ICP与死亡率的ROC曲线A.整个队列;B.年龄<60岁者;C.年龄≥60岁者


结论:

本研究建议重新评估MCI患者DC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意义,并需进一步探究最佳颅内压阈值以指导治疗。


来源:重症卒中(编译 李曼)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