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C)后有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监测的应用在各国指南中一直是具有争议的问题,且目前尚无阈值指导进一步治疗。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20-25 mmHg的阈值已被确定为DC治疗指征,但术后监测ICP对预后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探讨了有创颅内压监测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去骨瓣减压术在恶性脑梗死(Malignant cerebral infarction, MCI)中的作用已被明确,但对接受这种治疗患者的术后颅内压变化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研究有创颅内压监测对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的应用,并评估其对死亡的预测作用。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并持续监测患者术后72小时内颅内压的动态变化,每小时计算平均颅内压。使用ROC曲线分析每小时平均ICP,并按年龄(≥60岁和<60岁)进行了亚组分析。
本研究纳入111例患者,其中年龄<60岁者死亡率为29%,≥60岁者死亡率为41%。术后72小时内平均颅内压<10 mmHg是MCI死亡的可靠预测指标,在总人群中,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97%,在<60岁人群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而已知的死亡预测指标在本研究中未能有效预测死亡。
表1 平均ICP和最大ICP以及平均ICP >10 mmHg或最大ICP >25 mmHg的发生率
图 ICP与死亡率的ROC曲线A.整个队列;B.年龄<60岁者;C.年龄≥60岁者
本研究建议重新评估MCI患者DC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意义,并需进一步探究最佳颅内压阈值以指导治疗。
来源:重症卒中(编译 李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