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一文读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有哪些重要变化?

2021-06-02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感染非原创

2021年2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与2016版相比,接种部位、个别疫苗接种程序及接种注意事项有了调整和变化,对“常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 ”部分情形新增了说明。一起来梳理一下。


变化1  调整了补种年龄


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可补种年龄从“<14周岁”调整为“<18周岁”

(整理者注:补种年龄延长,将会有更多孩子通过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为自身建立起健康屏障。)


变化2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有变化


将HBsAg阳性或不详的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时间从“出生后24小时内”调整为“出生后12小时内”。 


将乙肝疫苗接种的“低出生体重”明确界定为出生时体重<2000g者,建议其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重新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接种。

在乙肝补种原则中明确提出:第3剂与第1剂间隔不小于 4 个月。


微信图片_20210601101921.jpg


变化3  卡介苗(BCG)接种注意事项有增加


早产儿胎龄大于31孕周且医学评估稳定后,可以接种BCG。胎龄小于或等于31孕周的早产儿,医学评估稳定后可在出院前接种。

与免疫球蛋白接种间隔不做特别限制。



变化4  调整了脊灰疫苗免疫程序


脊灰疫苗接种对象及剂次由原来的“2月龄接种1剂灭活脊灰疫苗(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改为“2 月龄、3 月龄各接种1剂灭活脊灰疫苗,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


已按免疫程序完成4剂次含IPV成分疫苗接种,则4岁可不再接种bOPV。 


微信图片_20210601101928.jpg


变化5  调整了麻腮风疫苗(MMR)免疫程序

接种程序由之前的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MR)调整为接种麻腮风疫苗(MMR)。也就是麻腮风疫苗共接种2剂次,8月龄、18月龄各接种一次。

变化6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有变化

 

微信图片_20210601101931.jpg


变化7  新增“常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 ”说明


1.早产儿与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和(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 2500g)如医学评估稳定并且处于持续恢复状态(无须持续治疗的严重感染、代谢性疾病、急性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和呼吸道疾病),按照出生后实际月龄接种疫苗。卡介苗接种见变化3的部分内容。


2.过敏

所谓“过敏性体质”不是疫苗接种的禁忌证。对已知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既往因接种疫苗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其他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的,禁忌继续接种同种疫苗。


3.明确指出下述常见疾病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

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

单纯性热性惊厥史;

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

病情稳定的脑疾病、肝脏疾病、常见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感染(梅毒、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

(整理者注:从这些新增说明可以看出,国家更加关注特殊健康状况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也使接种医生为特殊健康儿童进行免疫接种服务工作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文章首发自SIFIC感染官微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