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杨中华
脑出血(ICH)是一种灾难性的疾病,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根据脑出血的不同病理生理机制设计的临床试验都没有发现它们的获益。最近MISTIE 3期表明,总体来看立体定向导管引流联合溶栓剂似乎不能改善功能结局。然而,对于治疗结束时血肿体积剩余≤15 ml(占手术组的60%)的患者,手术清除血肿使获得良好结局的患者数量增加了10.5%。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探讨了内窥镜、外科显微镜和endoport(内窥港)介导清除技术,这些方法助于缩短清除的时间,患者的适应证受限较小。
2021年来自美国的Muhammad Ali等在 Stroke 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探讨微创内窥镜脑出血清除术的手术时机和功能结局。
90名患者在发病后72小时内接受了微创内镜ICH清创术。微创手术的时间平均为31.8h(SD 19.6)。在多变量分析中,与良好长期功能结局相关的因素包括清除时间[每小时;OR,0.95(95% CI,0.92~0.98),P=0.004]、年龄[每十年,OR,0.49(95% CI,0.28~0.77),P=0.005]、脑室内出血[OR,0.15(95% CI,0.04~0.47),P=0.002]和脑叶出血[OR,18.5(95% CI,4.5~103),P=0.0005]。早期抽吸与再出血风险增加无关。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接受微创内镜ICH清创术的患者,年轻、未破入脑室、脑叶和清除时间与良好的长期功能结局独立相关。清除时间的OR值表明,每延误一个小时,获得有利结局的概率降低5%。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