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反复感染,导致中小支气管反复损伤和阻塞,破坏支气管壁结构,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咳脓痰及间断咯血等轻重不等的症状。
支扩在亚洲人群中非常常见,近年来国际报道的支扩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升高趋势,但目前临床对其认知尚显不够,针对支扩的临床关注度和研究热度要远远低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基于此,本报特邀中国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诊治与研究联盟(简称中国支扩联盟,BE-China)执行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徐金富教授,分享支扩学科建设经验。
徐金富 教授
博导,主任医师,长聘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党委副书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头人
同济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委
中国支扩联盟(BE-China)执行主席
上海市医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主委
徐金富教授开幕主持
瞿介明教授开幕致辞
名家汇聚,共话支扩诊疗难点及对策
支气管扩张症同慢阻肺和哮喘一样,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支扩患者通常存在反复咳嗽、大量咳脓痰、并伴有气促等临床表现,这些与气道黏液高分泌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在大量分泌黏液的同时,也存在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失调,造成黏液在气道中难以排出,并最终形成气道阻塞。并且,气道梗阻、痰液聚集会进一步加重炎症与感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目前针对支扩的治疗策略有气道廓清治疗、祛痰治疗、抗菌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慢阻肺和哮喘的治疗在国内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同质性和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患者管理不断完善。然而支扩治疗在国内仍有诸多临床问题尚待解决。
2023支气管扩张症及相关疾病论坛的召开,聚焦于支扩这一专病,报道了国内支扩现状与挑战,同时也令大家看到了近年来支扩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支扩的关注度也在逐渐上升。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支扩诊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提升标准化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水平是目前的首要目标。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基于中国人群的支扩临床研究,总结中国经验,不断完善支扩诊治规范,造福中国支扩患者。
成立3年,中国支扩联盟不断推动中国支扩临床规范化管理
2020年1月,在国内多位呼吸疾病领域大咖的支持下,中国支扩联盟在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上成立。在3年的时间里,联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发布,为支扩的临床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首部人卫版《支气管扩张症》医学专著发布,系统阐述了支扩症的临床与基础最新进展;数项针对支扩领域的临床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之中,部分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为掌握中国支扩患者临床特征和探索精准诊疗提供有力支撑。
得益于93家联盟医院的共同努力,中国支扩联盟目前已覆盖全国。中国支扩临床研究稳步开展,队列入组8600余例支扩患者并进行规律随访,将为中国支扩患者创造更多希望。
汇总中国支扩患者临床数据,助力领域新发展
中国有着大量的支扩患者,但由于缺乏重视,国内学者没有及时对支扩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目前许多指导临床实践的研究均源自欧美国家,缺少针对中国患者的研究数据。
为进一步推动支扩同质化和规范化整治,中国支扩联盟在未来 2~3 年内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在于:一是挖掘中国支扩患者疾病的临床特征,积累更多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中国支扩研究提供支撑;二是立足支扩中国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索能够提升支扩治疗效果的新手段、新药物、新策略;三是提升中国支扩规范诊治能力,助力健康中国2030;四是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培养支扩领域新生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
未来,需要更多学者开展研究,在支扩病因、支扩严重程度评价、支扩精准化分型、新型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期望更多中国支扩研究走向世界。
结语
中国支扩患病率逐年提高,成为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涌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支扩联盟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国内支扩同质化和规范化的诊治,牵头开展多项高质量支扩临床研究,带领中国支扩研究走向世界。在中国支扩联盟的积极努力下,支扩领域同道们将会更清晰地认识中国支扩的临床特征,探索适合中国患者的诊疗策略。未来,中国支扩联盟将继续指引中国支扩规范化诊治的前进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