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8岁孩子贫血、消瘦,竟然是结肠癌前病变!

2021-01-1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其他消化疾病非原创

“这么多息肉,非常少见,息肉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有些可能已经癌变”,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高峰玉教授正8岁的兰兰进行结肠镜检查,当发现孩子结肠内有20多枚大大小小的息肉时感叹道,

“息肉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有菜花状、有分叶状、有球状的、有带着长,有扁平突起的,有些表面结构已经溃烂、还在渗血,最大的直径有3.0cm 6.0cm,最小的也有1.0cm左右”。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128.jpg

(图一 内镜下结肠息肉)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131.jpg

(图二 内镜NBI下息肉表现)


“NBI模式下观察,部分息肉表面呈腺管结构改变,是腺瘤!还有很多表面结构已经破坏,可能已经癌变!”,在一旁观看的张俊勇主任也震惊道,两位主任都表示自己尽管有着近30年的结肠镜检查与治疗经验,也很少见到过如此大的息肉,而且是长在瘦弱的8岁孩子身上。

孩子严重贫血,辗转求医

就在两天前,兰兰(化名)的妈妈走进高峰玉主任的诊室,讲述兰兰的病情,眼神中充满期待。“孩子从小就贫血,消瘦、没有力气,吃了多少补品都不见好,半年前我发现她大便经常带血。”


高峰玉主任打量了一下兰兰,发现兰兰略低着头,沉默者,显得消瘦,面色苍白,没有了本属于这个年龄的活力。


“半年来,我带着孩子去了多家医院就诊,一直没有查出具体的便血原因,贫血越来越厉害,听说咱这能为儿童做胃肠镜,我们就抓紧时间赶过来了……”。

要明确诊断,肠镜检查必不可少!

听完兰兰母亲的叙述,高峰玉主任对兰兰进行了仔细地查体,发现兰兰贫血貌很重,体型消瘦,腹部触诊,没有包块,没有压痛、反跳痛。


询问兰兰病情,只说自己乏力,经常恶心、呕吐,有时候有腹痛、腹泻等不舒服,大便不带黏液及。经过综合分析,高峰玉主任考虑兰兰很可能是结肠息肉导致的便血,需尽快完善其他的相关检查,然后行结肠镜检查。


“化验血红蛋白只有57克,孩子属于重度贫血,是麻醉内镜检查的禁忌证,需要尽快输血血红蛋白提到70克以上”,高峰玉教授耐心地兰兰妈妈讲解“给孩子输点血,再多补充点营养,然后我们再给孩子喝泻药,把肠道准备好,安全第一”。

结肠镜下微创切除息肉

 经过2天的准备,兰兰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化验血红蛋白也提到了89克,一切准备就绪后,高峰玉主任娴熟地操作着肠镜,发现了孩子结肠多发巨大息肉,孩子贫血的原因终于明确了。


因息肉过多过大,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营养状况差、手术创口大等问题,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高峰玉主任决定分次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这一次先把10余枚大的,容易出血,形态容易癌变的切除,待恢复一段时间,再切除剩余的息肉。


随后高峰玉主任为兰兰进行了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当手术结束后,高峰玉主任长吸了一口气,感叹道:这是我做过的时间最长的内镜下微创手术了。


微信图片_20210112164149.jpg

(图三 内镜下息肉切除)

病理结果证实:部分息肉已是癌前病变


很快病理结果出来了,内镜中心的医护们看到病理报告时,再一次震惊道“幸亏切的及时!”,因为报告上显示着:部分息肉为幼年性息肉,有些息肉是癌前病变—绒毛管状腺瘤,部分出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这个病理结果也证实我们此次内镜手术是非常及时的,剩余未切除的息肉也需尽早处理。


什么是幼年性息肉病?

幼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简称JP)又称黏液性或潴留性息肉,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多为单发,且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该病幼年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性腹泻、呕吐、便血,继发贫血及营养不良等,也可出现肠梗阻、直肠脱垂和肠套叠。


好发于直肠,息肉大小为数毫米数厘米,表面多为光滑呈红色调,有黏膜附着,形为无蒂型至有蒂型、分叶、结节状、奇异的形状(葡萄串状、芋头状、海草状)等。


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叶状的息肉内部多混有腺瘤及癌的成分,需非常警惕。有报道幼年性息肉病并发腺瘤及癌的概率分别为25%,18%。综合分析该患者情况,考虑该病可能性最大。


目前认为J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有关该病的遗传特征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幼年性息肉的病理表现为:肉眼观,息肉5-50mn,红色或棕色,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有蒂,表面糜烂或浅溃疡,切面呈囊状。


显微镜下其特征性表现是囊性扩张的腺体有高的柱状上皮,固有层增生并有多种炎性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多数发育良好。


JP可存在局部不典型增生或呈癌前病变。


最后,高峰玉主任再次强调,小儿消化道出血超过60%的病因是结直肠息肉,其次是结肠炎,孩子一旦出现反复便血、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行肠镜检查。


作者: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内镜中心  寇滦 

文章首发自消化内镜之音(本公号由山东大学附属省妇幼保健院消化内镜中心及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小儿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联合运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