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何燕玉 徐雪云
3.21世界睡眠日
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来说,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学习记忆、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发育。
《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健康白皮书》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成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睡眠不足、经常熬夜,势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3.21世界睡眠日,让我们一起关注儿童睡眠!
睡眠占了我们每个人生命近1/3的时间,是每天的必修课。健康、充足的睡眠对于孩子生长发育、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睡眠不好可能和很多疾病相关。
小孩打呼噜声忽高忽低、憋气、张口呼吸很可能是某种疾病发出的信号。
有的孩子睡着睡着憋气、呼吸暂停了;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怎么白天老打瞌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没以前好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有的家长则发现孩子怎么越长越丑了,龅牙、嘴唇上翘。
因此,孩子打呼噜家长们需提高警惕。
孩子经过了寒假,习惯了晚睡晚起,开学后睡眠习惯纠正不了,影响学习,怎么办?
睡眠不规律,影响白天上课,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是孩子健康的保障。
怎样的睡眠才是健康的睡眠?
首先,入睡较快,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其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而且不会频繁醒来。
不同年龄人群睡眠时间不同,睡眠的需求量因人而异,这与个人体质、家族遗传以及年龄有关。2017年国家卫生行业标准《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WS/T579-2017),推荐睡眠时间如下: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里,明确了3个“重要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当然,每个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都不一样,只要孩子夜里睡得踏实、白天精力充沛、生长发育正常、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也不必纠结于睡眠时间不够的问题。
睡眠习惯小技巧
有的孩子从小睡觉老惊醒、“夜哭郎”、哄睡“困难户”;听说睡不好小孩子长不高,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呢?爸爸妈妈们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
1.建立入睡仪式感
当睡觉的时间到了,家长应把灯光调暗,关闭电子设备,营造一个适宜的入睡环境,因为噪音、灯光和空气也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2.睡眠环境
卧室应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可在卧室开一盏小灯,睡后应熄灯;不宜在卧室放置电视、电话、电脑、游戏机等设备。
3. 睡床方式
床上尽量不要堆放杂物,更不要让孩子在床上玩耍。婴儿宜睡在自己婴儿床里,与父母同一房间。幼儿期可逐渐从婴儿床过渡到小床,有条件的家庭宜让儿童单独一个房间睡觉。
4. 固定睡眠时间
生物钟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家长尽量给孩子规定好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养成固定、规律的睡眠作息。一些孩子有熬夜的习惯,改变不能着急,要慢慢来。比如原来孩子要22:30才能睡觉,第一天可以提早到22:15,第二天提早到22:00……以此类推,让孩子慢慢习惯。
5.睡前活动
安排一些睡前活动,如讲故事、听舒缓的音乐等;睡前活动时间控制30 分钟内;活动简短又温馨,共同度过“愉快时光”;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儿童处于较安静状态。
6.入睡方式
培养儿童独立入睡的能力,在儿童瞌睡但未睡着时单独放置小床睡眠,不宜摇睡、搂睡;将喂奶或进食与睡眠分开,至少在幼儿睡前1小时喂奶。允许儿童抱安慰物入睡。儿童哭闹时父母先耐心等待几分钟,再进房间短暂待在其身边1~2 分钟后立即离开,重新等候,并逐步延长等候时间,帮助儿童学会独自入睡和顺利完成整个夜晚连续睡眠。
睡眠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动力基础,良好的睡眠是孩子能够有充足的精力去完成学习和生活的保障。
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建立在睡眠充足且质量良好基础之上的,家长要关注儿童的睡眠,帮助他们从小养成好的睡眠习惯,这对孩子来说,是会受益终生的。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