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随访指南丨临床手册

2024-11-11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非原创
临床手册

在肿瘤学领域,知识的更新与治疗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对肿瘤科一线临床工作者而言,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掌握并应用这些知识,成为提升诊疗水平的关键。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临床三件套之临床手册”专栏,聚焦临床医生日常遇到的各种临床场景,精选实用性强、操作性高的肿瘤学知识与处理方法,旨在帮助大家高效解决临床难题,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本专栏将定期更新,力求成为您临床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共同推动我国肿瘤诊疗水平的均衡发展。


本期带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随访指南,期待与大家同学习,共进步!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治疗中,随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康复过程不仅依赖于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时且规范的随访也是维护健康的关键手段。定期随访能够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复发或转移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升预后。


胃肠道和胰腺是NENs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本文就根据指南为大家梳理一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随访注意事项。

01
随访内容


随访应该是终身的,包括临床症状的观察、生化指标的检测、常规影像学和SSTR功能显像检查(Ⅴ/B)。


生化检查:血清CgA(嗜铬粒蛋白A)和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5-羟吲哚乙酸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用于评估肿瘤负荷和疗效。


影像学检查:推荐使用CT和MRI进行影像学随访,必要时行PET-CT检查。


02
按照肿瘤分期的随访建议


A
R0/R1切除的胃肠胰NEN

①G1级NET和Ki⁃67指数<5%的G2级NET,每6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随访超过5年后可延长随访间隔为每1~2年1次;


②Ki-67指数>5%的G2 NETs:每3个月复查1次。


③来源于阑尾或直肠的G1级NETs,肿瘤<1cm且无不良组织学特征的R0切除后,如无复发危险因素,可不进行长期随访。其他部位NEN患者建议终身进行术后随访。


④在NET G3随访中,如果出现体重减轻、疲乏等临床症状,提示肿瘤可能复发,也可见于G1/G2的患者。PET-CT检查在这种情况下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提供全身的代谢信息,发现远处转移的病灶,对于小的淋巴结是否为转移也有更准确的判断。

B
若术前SSTR功能显像或免疫组化证实SSTR表达阳性

①建议术后12 ~ 36个月的复查应包括68Ga/18F/64Cu-DOTATOC-PET-CT。


②随访过程中,如果出现新发肝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或肿瘤生物学行为发生变化( 如短时间内快速进展),建议再次活检评估分级。


③生化标志物包括CgA和功能性肿瘤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若CgA无升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大部分NET G2或NEN G3中可能有异常。目前没有有效的预测肿瘤复发的标志物 ;NETest可能有预测和检测术后残余疾病的潜力,且优于CgA。

C
NEC(神经内分泌癌)

①术后随访应监测NSE和乳酸脱氢酶,影像学复查包括胸部和腹/盆腔CT。


②若疑似转移但无法明确时,考虑行FDG-PET检查。


③每2~3个月复查1次,且不建议随着时间延长而延长复查间隔。


小结: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全程随访在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定期随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同时减少疾病的进展风险,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因此,结束治疗后也不可掉以轻心,遵医嘱进行定期随访。



来源:复旦中山神经内分泌肿瘤MDT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