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上图,查看专题文章👆
有关置入心脏支架的适应证一直都存在争议。目前的主流意见是,患者存在胸痛或胸闷等症状,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存在>70%的狭窄病变,同时,有创或无创检查证明存在心肌缺血,可以考虑进行心脏支架术治疗。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多处病变,有时在同一血管上存在多个病变,有时是在不同血管上存在多个病变。对于这样的患者如何治疗,其评估手段和治疗原则也存在较多争议。医生往往会采用冠脉功能学检查手段,比如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者使用腔内影像检查手段,比如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评价冠脉病变的性质和特点等情况,最终再决定是否需要置入心脏支架,需要置入几枚支架。
无论是否需要置入支架,药物治疗均非常重要
01
抗血小板药物
首先是抗血小板药物。在斑块不稳定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发生机制,尤其是存在斑块不稳定的情况,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最常用的药物是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风险,有些患者顾虑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事实上,对没有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患者,总体安全性良好,但要关注大便颜色,避免外伤,若进行其他手术操作如拔牙等需咨询专业医生。
02
他汀类药物
其次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能稳定斑块,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无论是否置入支架,一旦诊断冠心病,他汀类药物建议长期应用。
临床中遇到的不少患者担心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其实他汀类药物总体是非常安全的。在服药前查生化了解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水平,服药1个月后复查生化,遇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总体获益远远大于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
如积极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建议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 140/90 mmHg以下;部分合并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老年人的收缩压目标可适当放宽到 150 mmHg以下。因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需要血压,所以血压不宜过低,若出现低血压(<90/60 mmHg)需及时就诊,调整降压药物。控制好血糖,减少高血糖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戒烟、戒酒,根据自己的体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从源头上控制好危险因素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以上内容节选自刘健《你好!心脏支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