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5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 10.162)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眼肿瘤团队最新研究成果“Dynamic chromosomal tuning of a novel GAU1 lncing driver at chr12p13.32 accelerates tumorigenesis”。该研究聚焦儿童常见眼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从染色体构象动态变化入手,率先在12号染色体13.32区域发现新的GAU1致病区,并揭示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染色体构象调控新机制。同时,该研究中临床数据分析还发现高表达GAU1预示着更低的患者生存率,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生存提供重要检测指标和治疗新靶点。该研究第一作者是九院眼科研究生柴佩韦和贾若冰,通讯作者是张赫和范先群教授。眼肿瘤团队的贾仁兵、葛盛芳教授也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起源于视网膜核层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童,可单眼和双眼患病,具有家族遗传性,是婴幼儿眼病中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儿生命。我国RB的发病率居世界前列,患者数量占全世界1/6左右。
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主要由位于13号染色体的RB1基因突变导致,九院眼科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从染色体构象动态重塑角度入手,采用染色体构象捕捉和RNA-Seq等技术,首次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12号染色体上的GAU1新致病区,当GAU1所在致病区染色体构象形态由闭合向开放转变时,GAU1 lncRNA转录被激活,随后招募转录延长因子TCEA1形成GAU1-TCEA1复合物,该复合物能直接结合癌基因GLANT8启动子,激活GLANT8表达,促进肿瘤细胞恶性生长,揭示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新机制,为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严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