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新研究揭示眼内恶性肿瘤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

2018-05-1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眼内肿瘤

5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IF 10.162)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眼肿瘤团队最新研究成果“Dynamic chromosomal tuning of a novel GAU1 lncing driver at chr12p13.32 accelerates tumorigenesis”。该研究聚焦儿童常见眼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从染色体构象动态变化入手,率先在12号染色体13.32区域发现新的GAU1致病区,并揭示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染色体构象调控新机制。同时,该研究中临床数据分析还发现高表达GAU1预示着更低的患者生存率,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生存提供重要检测指标和治疗新靶点。该研究第一作者是九院眼科研究生柴佩韦和贾若冰,通讯作者是张赫和范先群教授。眼肿瘤团队的贾仁兵、葛盛芳教授也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一种起源于视网膜核层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童,可单眼和双眼患病,具有家族遗传性,是婴幼儿眼病中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危害患儿生命。我国RB的发病率居世界前列,患者数量占全世界1/6左右。

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主要由位于13号染色体的RB1基因突变导致,九院眼科研究团队另辟蹊径,从染色体构象动态重塑角度入手,采用染色体构象捕捉和RNA-Seq等技术,首次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12号染色体上的GAU1新致病区,当GAU1所在致病区染色体构象形态由闭合向开放转变时,GAU1 lncRNA转录被激活,随后招募转录延长因子TCEA1形成GAU1-TCEA1复合物,该复合物能直接结合癌基因GLANT8启动子,激活GLANT8表达,促进肿瘤细胞恶性生长,揭示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的新机制,为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严柯)

1.jpg


全文链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