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陈琦 陈海冰
降尿酸是基石: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等的独立危险因素。降尿酸治疗是痛风管理的核心环节,同时,降低尿酸水平还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脏病等进展。
👉如果患者没有痛风发作,仅表现为单纯的高尿酸血症,且没有并发症时,血尿酸应降至420 μmol/L以下。
👉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或肾功能损害等合并症,血尿酸应降至360 μmol/L以下。
👉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60 μmol/L,并长期维持。
👉若患者已出现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00 μ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可将治疗目标改为血尿酸<360 μmol/L,并长期维持。
因人体中正常的尿酸水平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血尿酸过低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降尿酸治疗时血尿酸水平不低于180 μmol/L。
降尿酸治疗起始注意事项
实验室指标:血尿酸、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血脂检查;
超声检查:关节超声及泌尿系统超声;
24小时尿:化验血肌酐、血尿酸的同时,留取24小时尿液样本,用于计算尿酸排泄分数(FEUA)。高尿酸血症依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尿酸合成增加型、肾脏排泄障碍型及混合型三类。通过分型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原因,从而指导用药。
晨尿:监测尿pH值(酸碱度),以调整碱性药物剂量,调节尿液pH值在6.2~6.9之间,促进尿酸结晶溶解。
基因检测:明确遗传因素,辅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为痛风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的用药指导。
因血尿酸波动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既往大多数痛风指南均不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开始时使用降尿酸药物,须在抗炎、镇痛治疗2周后再酌情使用。
如果在稳定的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则无须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抗炎、镇痛治疗。
临床中,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作用机制、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详见下表。
收藏版,点击可查看大图
临床研究表明,部分降压、调脂和降血糖药物同时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因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在选择降压、调脂、降血糖药物时,可以优先考虑这些具有双重效果的药物。
氯沙坦:氯沙坦独特的降尿酸作用源于其在原尿中以一价阴离子形式存在,与尿酸竞争与尿酸转运蛋白 hUAT 结合,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和分泌。
氨氯地平:可通过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尿酸盐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并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阿托伐他汀钙:有关资料显示,阿托伐他汀钙在降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同时,可使血尿酸进一步下降6%~10%,因此特别适合于痛风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二甲双胍:临床资料显示,二甲双胍长期应用有一定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其降低血尿酸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
SGLT-2 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 SGLT-2 活性,增加尿中葡萄糖及尿酸的排泄,从而达到降尿酸的作用。
α-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可减轻因蔗糖分解导致的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降尿酸是痛风管理的核心,目标值因患者情况而异,通常为<360 μmol/L;严重者需要<300 μmol/L;但应避免低于180 μmol/L。
治疗前需要完善检查肝肾功能、24小时尿、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指导用药。
常用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以及促进排泄的苯溴马隆。此外,部分降压、降脂、降糖药物(如氯沙坦、非诺贝特、SGLT-2抑制剂等)兼具降尿酸作用,可优先选择。
治疗需要个体化,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亚太痛风联盟常委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学组委员
上海医学会内分泌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高尿酸学组组长
主要从事痛风/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诊治与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
发表SCI论文50篇,包括JCI,Diabetes,Diabetologia,Metabolism
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2023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铜奖
THE END
版权说明:本文系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内分泌学科编委会精心出品,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申请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