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UEGW2024 | 杨建锋教授:鼻胆管引流序贯剪断鼻胆管代支架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4-10-1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第32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于2024年10月12~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9项研究成果被大会遴选为口头报告及壁报交流项目《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邀请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建锋教授对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以飨读者。














成果二  PP1057

作者:陈王阳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quential Cutting of Nasobiliary Tubes as an Alternative to Stent Placement After Nasobiliary Drainage for the Treatment of Hilar Malignant Biliary Stricture


鼻胆管引流序贯剪断鼻胆管代支架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01
研究内容


0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对肝门部恶性胆道狭窄的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后序贯剪断鼻胆管代支架在降低术后胆管炎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并分析发生术后胆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02
方法

①纳入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肝门部恶性胆道狭窄患者,分为剪鼻胆管组与常规支架组。
②剪鼻胆管组患者在ERCP引导下行鼻胆管引流,术后患者鼻胆管引流良好、病情稳定后,于内镜下剪断鼻胆管作为代支架引流。常规支架组患者在ERCP引导下置入常规胆道支架引流。
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引流成功率、介入操作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并探究术后胆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03
结果

①共纳入208例肝门部恶性胆道狭窄的患者,其中剪鼻胆管组103例和常规支架组105例。
②剪鼻胆管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低于常规支架组[11.7%(12/103) vs. 26.7% (28/105),P=0.006]。两组总胆红素指标在术后7天内下降50%以上的患者数量分别为50例(48.5%)和29例(27.6%),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除术后胆管炎外,两组患者的其他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③剪鼻胆管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常规支架组,[10.0(7.0,14.0)天vs. 7.0(5.5,12.5)天,P=0.024]。
④将纳入的患者分为术后胆管炎组(n=40)和无术后胆管炎组(n=168)。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smuth-Corlette分型(IV型)(OR=3.207,95%CI:1.253~8.210,P=0.015)为发生术后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04
结论

对肝门部恶性胆道狭窄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序贯剪断鼻胆管代支架,能够降低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实现早期成功引流,但术后住院时间延长。Bismuth-Corlette分型(IV型)是发生术后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02
研究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探讨了通过鼻胆管引流后序贯剪断鼻胆管代替常规支架用于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降低了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并提高了早期引流的成功率。此外,Bismuth-Corlette分型(IV型)是术后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方法通过将鼻胆管早期外引流优势和剪鼻胆管改为内支架来减少ERCP次数的特点,为改善肝门部恶性胆道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03
研究成果对患者的获益


本研究结果表明,鼻胆管引流后序贯剪断鼻胆管代支架的治疗方式能够降低肝门部恶性胆道狭窄患者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并且能够实现早期成功引流,并且不会增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治疗方法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并且能够更快地缓解患者症状。鼻胆管的外引流向内引流的转换也能降低患者留置鼻胆管的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科室简介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医学重点扶植学科,杭州市高峰学科。世界内镜组织ERCP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中心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2019年成立杭州市消化病医院。


学科由消化内科三个病区、消化内镜中心、杭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胆胰疾病重点实验室等部门组成。设有胆胰疾病、胃肠道早癌、小肠疾病及炎症性肠病、胃肠道动力、幽门螺杆菌等五个亚专科。并开设胃食管反流病、慢性便秘、消化道早癌、幽门螺杆菌、胆胰疾病MDT等专病门诊。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内镜微创诊治消化系疾病”的技术优势和诊疗特色。每年内镜诊治数量60000余例次,开展内容全面,基本涵盖目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诊治项目。在消化内镜治疗胆胰和胃肠道疾病具有极大的优势,深受国内同行专家认可。特别是EUS联合ERCP治疗胆道系统结石、慢性胰腺炎、胆胰恶性肿瘤等胆胰疾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消化内科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聚焦“胆胰重大疾病内镜临床及技术研究、胆胰恶性肿瘤内镜精准诊治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早期预警及干预研究”三大重点方向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近5年来相继完成40余项省市级课题、主持或参与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10余项。获各级科研奖励21项。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150余篇,SCI论文收录100余篇。获得专利28项;主编与参与编写医学专著8部;参与制定全国性诊治指南及专家共识10部。


学科不仅是胆胰疾病临床研究的核心机构,同时也是杭州市消化病医院、杭州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胆胰疾病重点实验室。学科还致力于通过基础研究为疾病的诊治开拓新的思路,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学科始终紧跟最新的研究趋势,积极探索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秉承中西医结合的理念,研究团队积极筛选潜在的植物活性成分,并通过细胞实验、动物模型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逐步揭示胆胰肿瘤的潜在有效药物,希望为未来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点击进入专题

微信图片_20241014142138.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