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基本资料
性别:男
年龄:53
主诉: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肺、淋巴结转移综合治疗后
现病史: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肺、淋巴结转移综合治疗后,病程十余年。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诊治经过 2009至2013年:
2009.6.5:
直肠癌根治术(Miles),中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R0,肠系膜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4),术后行FOLFOX方案化疗6周期,期间行盆腔放疗(Dt=50Gy/25F)。
2011.5.24:
第1次PD:
VATS右上肺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直肠癌右上肺转移, CR,
术后行2周期FOLFIRI方案及2周期Xelox方案化疗。
2012.7.3:
第2次PD:
左侧髂内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放疗(54Gy/18F),
左肺上叶转移→X刀(60Gy/3F),
爱必妥靶向治疗9次, FOLFIRI化疗4周期。
2013.4.27:
胸部、腹部、盆腔CT未见明显异常,CR
2013.12:
因CEA进行性增高(至30ng/ml) PD? 没有影像学支持,
在当地医院行替吉奥单药化疗2周期。
诊治经过 2014-2015年:
2014.7.3:
第3次PD:
会阴部胀痛→PET-CT:直肠残端复发;左侧盆壁转移。未治疗。
2014.12.9:
会阴部疼痛加剧,盆腔MRI:骶前及左侧盆腔软组织肿胀,两周期Xelox化疗。
2015.3.28:
盆腔MRI:左侧闭孔内肌及梨状肌T2WI高信号;
胸部CT未见明显转移灶。
影像学检查:
2015.3.28 盆腔MRI
左侧闭孔内肌及梨状肌T2WI高信号
2015.4.2:
第4次PD
PET-CT:左侧盆壁多发结节。
2015.7.10:
301医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疼痛稍缓解。
2015.11.26:
盆腔MRI示:盆底肌肉及左侧髂骨多发转移;
第二次放射性粒子植入(活度0.7mCi 的放射性粒子(I I25),处方剂量为110Gy;
左侧盆腔水肿明显、左下肢活动障碍、疼痛剧烈,200mg 奥施康定, Q8H。
诊治经过 2016-2017年:
2016.2.25:
第5次PD
会阴部双下肢背侧疼痛加重,
MRI左侧闭孔内肌及梨状肌M;左髂骨M
CT双肺多发结节。
2016-4-6至2016-11-17外院行10周期PD-1治疗(临床试验),
每3个月复查,SD
影像学检查:
2016.2.25:左侧闭孔内肌及梨状肌信号异常;左髂骨异常信号。
2016.2.25胸部CT:双肺多发结节。
2017.1:
第6次PD:
CT: 双肺门增大,双肺多发转移瘤;307医院1个周期免疫治疗(干扰素+胸腺法新)。
2017.3:
第7次PD:
CT转移瘤较前增大,患者开始出现痰中带血。
2017.3.20:
瑞戈非尼,160mg,d1-d21, q28d。
1周期后复查双肺转移灶显著缩小,PR
4周期后复查SD。 7周期后PD
共7个周期
不良反应: 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疲乏,高血压(最高150/100mmHg)
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
2017.10.23:
第8次PD
PET-CT: 左主支气管新生物阻塞管腔导致左肺不张;
纤支镜:肠癌肺转移
左侧骶骨及髋臼M,左侧臀大、中、小肌转移、
新发:胰尾部M;右肾上腺M。
2017-10-27至2018-2-8 Atezolizumab治疗4周期
2017-11-16 行左主支气管腔内新生物电圈套及APC 治疗+肺转移灶SBRT治疗
PTV-GTVp(left lung)=30Gy/5F; PTV-GTV隆突下n=20Gy/5F。
PTV-GTV(左侧髂骨):30Gy/3F
影像学检查:
2017.10.23 PET-CT检查:
左主支气管新生物阻塞管腔导致左肺不张
纤支镜:左主支气管腺癌,免疫组化来源于肠道
左侧骶骨、髂骨及髋臼M,骶前软组织增厚;
左侧臀大、中、小肌、左侧闭孔内肌及梨状肌异常信号;
胰尾部M;右肾上腺M。
2017.12.12:
第9次PD CT:双肺结节增多增大, PD; 腹盆腔MRI: SD
影像学检查:
左主支气管腔内新生物电圈套及APC +肺转移灶SBRT
2017-10-23 治疗前:
2017-12-11 治疗后:
2017-10-23 治疗前:
2017-12-11 治疗后:
2017-10-23 治疗前:
2017-12-11 治疗后:
CORRECT , CONCUR 和CONSIGN 三项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证明:
瑞戈非尼对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CORRECT: 中位PFS 1.9 vs 1.7个月; HR 0.77 (95% CI 0.42-0.58) P<0.0001;
CONCUR: 中位PFS 3.2 vs 1.7个月; HR 0.77 (95% CI 0.22-0.43) P<0.0001 ;
CONSIGN:中位PFS 2.7个月。
诊治经过 2018-2019年:
2018.2.15:
左腿疼痛加重、痰中带血,患者及家属选择口服乐伐替尼, 12mg,qd。
2018.2.15口服乐伐替尼靶向治疗
CT:双肺结节减少,部分缩小,PR
2017-12-12:
2018-4-12:
2017-12-12:
2018-4-12:
2017-12-12:
2018-4-12:
2018.4.17:
胸部CT:双肺结节减少,部分缩小,PR,
MRI: 腹盆腔病灶 SD。
2018.7.6:
左下肢疼痛加重,再次PD;
胸部CT:左下肺实变范围显著增大,左侧新发胸腔积液,
腹盆腔MRI:膀胱左侧壁增厚、输尿管下段M;
自行口服安罗替尼,12mg, po, d1-d14, Q21D。
诊治经过 2019年:
2019.1.10:
胸部:左侧胸腔积液吸收;右肺尖结节及下叶部分结节较前缩小,右下肺结节增大。
腹盆腔MRI: 左侧骶前区肿块较7月增大,PD。
2019.1.23: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泌尿外科行经尿道膀胱病损等离子电切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膀胱镜检查。
术后患者自觉尿频尿急症状好转。
2019.2.1:
氟喹替尼 5mg, po, d1-d21,q28d。
2019.6.30:
氟喹替尼5个月后复查, SD;
考虑靶向药物疗效有限,建议患者IL-2免疫治疗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
IL-2免疫治疗(200万u,ih,qd,d1-5,8-12,Q28d)。
2019.9.30:
氟喹替尼8个月后复查, SD
CEA:
治疗体会与思考:
晚期直肠癌,加强全程管理,有效药物充分暴露有望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警惕“粒子置入”的危害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