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凝聚智慧结硕果,擘画蓝图启新程丨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妇科精准医疗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2025-07-06作者:壹生妇产学院资讯
非原创

图片1.png

2025年7月6日,为期3天的“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妇科精准医疗学术大会”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大会期间,申城仲夏的学术热度与参会者的热情相互激荡,千余名妇科领域精英齐聚一堂,围绕 “肿瘤诊疗、分子机制、全流程精准实践” 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场场讲座座无虚席,交流互动热烈非凡。

7月6日上午,议程聚焦“卵巢癌手术伦理思辨、生育力保护导向治疗、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及科研前沿转化”,从临床实操的伦理权衡到科研技术的临床落地,多维度呈现精准医疗在妇科诊疗全链条的创新应用。这场汇聚国内顶尖智慧、覆盖妇科全领域的学术盛宴,以成果凝练与未来展望圆满收官。不仅为妇科精准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更在行业内掀起“精准赋能临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热潮,为我国妇产科精准医疗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video

张国楠教授:卵巢癌腹腔镜手术所致腹壁穿刺孔种植转移(PSM)的肿瘤学与医学伦理思考

图片2.png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张国楠教授指出卵巢癌腹腔镜术后腹壁穿刺孔种植转移(PSM)的发生率为1.96%-19.4%,高于子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手术,极大影响患者预后,但相关研究较少。PSM不仅是手术技术缺陷的后果,更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病理分期晚、病理类型高级别是影响腹壁PSM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应重视腹腔镜手术导致的PSM问题,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践行无瘤原则。卵巢癌全程管理必须从源头诊断做起,让全程管理回归本质,慎重选择腹腔镜手术。期待未来腹腔镜手术无瘤技术更为完善,平衡技术创新与患者安全。


邱丽华教授:生育力保护导向的宫颈HSIL精准治疗决策

图片3.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邱丽华教授在授课中指出,宫颈HSIL病情进展缓慢,存在干预窗口,部分CIN2/CIN3可自然消退,年轻女性患者逆转率更高。HPV感染“双峰”分布与生育年龄高度重叠,给处于“生育力保护”期患者治疗带来挑战。全球最新诊疗指南均强调分层干预管理原则,最大程度地预防子宫颈癌并同时保护生育功能。CIN3患者首选宫颈切除性治,但其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全部临床治疗需求,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避免过早手术,控制手术次数。光动力治疗CIN2安全高效且有助于保护生育功能。六基因甲基化检测有助于预测宫颈HSIL患者LEEP术后病理诊断效能。


高庆蕾教授:卵巢癌精准治疗的系列IIT研究

图片4.png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产科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高庆蕾教授分享了卵巢癌精准治疗的系列IIT研究及个人体会,包括NANT研究(新辅助治疗)、INOVA研究(复发卵巢透明细胞癌)、BRIGHT研究(铂耐药复发),为在场的医疗专业人士带来了前沿的学术成果与临床思路。在其系列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基因谱特征、免疫微环境等多维度的深入剖析,探索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对卵巢癌发病机制的认识,更在临床实践中为医者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最后,高教授分享了IIT研究个人体会:研究设计可行性评估、分中心数量的选择、建立IIT研究管理规范化流程。


徐丛剑教授:妇科围手术期营养

图片5.pn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以肿瘤为例,详细阐述了临床营养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临床重治疗、轻营养;营养治疗理念存在偏差营养管理措施不规范。随后介绍了正确的营养诊断与干预流程以及临床营养治疗路径。徐教授强调,精准营养诊断是落实精准营养治疗的前提; 营养是基础、一线治疗。2023年,国际ERAS协会更新了ERAS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指南,指南强调了术前代谢准备,包括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和出院准备计划。《妇科盆底重建手术加速康复的中国专家共识》和《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中均有相关推荐。徐教授强调应强化整体营养治疗,从时间、空间、内涵、全程、外延五个维度来拓展营养治疗。徐教授从理论基础到临床实际,为妇产科医生讲解了做好妇科围手术期营养的必要性。


薛翔教授: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在大子宫肌瘤剔除和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图片6.png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薛翔教授表示,机器人技术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手术操作灵巧性,从而实现更精细的组织解剖处理,这对于改善生育结局非常有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切除术(RA-TLH)在良性疾病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在美国,近4年期间,RA-TLH的应用率提高了19倍。与腹腔镜相比,机器人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子宫切除手术。机器人技术应成为外科手术手段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妇科病例情况时。随着新平台的出现,机器人技术在持续发展,培训不仅变得更加重要,还将迎来变革。


薛瑞华主任:医学期刊与临床指南

图片7.png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薛瑞华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学术期刊与临床指南的概念、重要作用与意义。制定指南应遵循科学性、透明性、适用性、多学科团队参与、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持续更新、患者参与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则。随后,薛教授就临床指南在国内乃至国际的推广进行了系统化讲解,包括制定推广应用计划、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刊登高质量论文引用、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国际期刊与国际会议发布、多边合作与国际交流、科学验证与循证医学研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总之,学术期刊和临床指南应协同发展,建议大家积极创新、勇于担当,在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及有效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共同推进高质量临床指南的制定,宣传推广与及时更新。此外,指南的应用和实施既服务于医疗同行,更惠及患者利益。


吴鹏教授:宫颈癌罕见病研究进展

图片8.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吴鹏教授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以及课题组研究,全方位介绍了宫颈胃型腺癌(G-EAC)的病理诊断、临床特点、国内外目前开展的临床研究、分子特征及免疫状态研究等方面的内容。随后介绍了宫颈小细胞癌(SCCC)研究进展及拟开展的研究,包括国际首个SCCC队列研究、肿瘤微环境的多组学研究、药物筛选与临床转化研究等,期待未来产出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


王楠总监:时空多组学助力妇科肿瘤临床转化研究

图片9.png

杭州广科安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楠总监的分享包括从基因蛋白组到单细胞时空测序、亚组织分辨率下的子宫内膜癌研究、单细胞精度的肿瘤研究和广科安德时空研究框架四个方面。2011年至今,临床肿瘤蛋白质组分析联盟(CPTAC)与癌症基因组图谱集(TCGA)展开合作,对已完成TCGA基因组分析的肿瘤活检样本再进行蛋白质组学层面的分析和表征,以期望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等多个层面对肿瘤样本展开大规模整合研究。随后重点阐述了其在妇科肿瘤领域的相关临床转化研究进展以及广科安德在单细胞时空组学研究策略、单细胞时空组联合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前沿进展。


图片10.png

邱君君教授总结

闭幕式上,邱君君教授做总结发言,大会以“精准”为核心,通过30余场报告、50余位专家交流,围绕手术、免疫靶点、肿瘤耐药等多维度,践行个体化防诊治康复全周期理念,探索患者诊疗最优解。她表示专委会将持续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化精准医疗探索,并感谢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与实践付出。


主持人风采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精彩花絮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图片21.png

图片22.png

图片23.png

图片24.png

图片25.png

图片26.png

图片27.png


(供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