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胡付品教授团队发表综述《KPC新基因亚型:全球公共卫生新挑战》

2023-11-1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2023年11月8日,抗生素研究所胡付品教授团队在临床微生物学领域权威期刊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IF=36.8)发表题为《KPC新基因亚型:全球公共卫生新挑战》(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variants: the new threat to global public health)的综述,详细阐述KPC新基因亚型——这一临床重要耐药基因的全球流行播散趋势和特征、感染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以及治疗策略等。



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其中尤其以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带来的感染病死率及经济负担最为严重。由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往往表现为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无药可用困境。基于此,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项细菌感染威胁清单中,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肺炎克雷伯伯菌为代表)、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酶类鲍曼不动杆菌列为级别最高的最紧急威胁,呼吁各国优先开发新型抗菌药物以应对此类耐药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根据“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历年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2005年的3%快速上升至2023年的30%,上升幅度高达10倍。



生碳青霉烯酶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最主要的机制,其中以A类碳青霉烯酶(KPC为主)、B类金属β-内酰胺酶(NDM型金属酶)和D类OXA-48型丝氨酸碳青霉烯酶为主。近些年来,随着新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坦等在临床的应用,细菌为适应强大的抗菌药物压力而发生突变,导致治疗失败。



近年来,基于KPC-2和KPC-3基因突变的KPC新基因亚型不断被发现,最主要的特征为表现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使临床的抗感染治疗面临新的挑战。现有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室常规检测碳青霉烯酶的表型检测方法可能呈假阴性结果,细菌药敏表型亦会发生“变脸”现象,可能导致实验室和临床误判为为非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进而影响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本综述中,作者们针对全球范围内基于KPC-2或KPC-3基因突变而产生的KPC新基因亚型的流行趋势、药敏试验特征、实验室检测、感染危险因素以及可能的治疗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综述,以提醒全球医疗机构的抗感染治疗专家共同面对这一全球公共卫生的新挑战。



图片



丁丽博士和申思权硕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抗生素研究所胡品研究员和郭燕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胡付品研究员团队近年来一直从事KPC基因突变的机制研究,目前在国际上首次发现17个KPC新亚型基因,约占全球总报道数量的1/10。



图片

图片


本文转发自CHINET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