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柳叶刀:PCI术后防血栓,“神药”阿司匹林败给了氯吡格雷?!

2021-06-11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冠心病非原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PCI术后拟行非心脏手术时,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需要权衡两点,一是过早停药导致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二是继续用药导致出血的风险。据估计,冠脉支架术后1年内约有5%~10%的患者需行非心脏手术,因此这是重要的临床问题。


各种各样的抗凝方案在进行PCI时或之后被用于减少血栓发生率。通常为了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卒中等事件的发生,通常需要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随后还需长期接受抗血小板单药维持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608152042.png



目前的数据已经表明,在阿司匹林基础上,提前给予负荷量 P2Y12受体抑制剂可显著降低 PCI 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新的欧美 UA/NSTEMI 及 STEMI 指南均建议:所有 ACS 患者,在 PCI 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加一种 P2Y12 受体抑制剂维持治疗 12 个月或以上。


然而,对于接受PCI术后患者在慢性维持期的最佳抗血小板单一疗法尚不清楚。为此,国际HOST-EXAM研究组人员开展了相关的试验,旨在比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在这一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发表在最新的《柳叶刀》Lancet杂志上。


微信图片_20210608152044.jpg


该研究为在韩国的37个临床中心开展的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前瞻性的、随机的、开放标签的多中心试验。招募了年龄在20岁以上,在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进行PCI介入治疗后,维持DAPT6-18个月而无临床事件的患者。


患者被随机分配(1:1)接受氯吡格雷75 mg或阿司匹林100 mg,每天一次的单药治疗,持续24个月。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导致的再入院和出血学术研究联盟(BARC)3型或以上出血的综合指标。


微信图片_20210608152047.jpg



在2014年3月26日至2018年5月29日期间,研究人员共招募了5530名患者。5438名(98.3%)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氯吡格雷组[2710(49.8%)]或阿司匹林组[2728(50.2%)]。5338名(98.2%)患者完成了主要终点的确定。


在24个月的随访中,氯吡格雷组的152名(5.7%)患者和阿司匹林组的207名(7.7%)患者发生了主要终点事件。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可降低27%复合风险[OR=0.73(95% CI 0.59~0.90)]。同时,两组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分别为3.7%与5.5%,氯吡格雷可降低32%血栓形成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210608152052.jpg

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A)、血栓事件(B)和出血事件(C)的发生率


研究人员认为,在PCI介入治疗DES后的慢性维持期,氯吡格雷单药治疗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再次入院以及BARC出血类型3或更高的复合风险


综上,该研究显示,PCI介入术后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患者中,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在预防未来不良临床事件方面优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


来源:心血管新前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