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很多人喜欢在晚上寻找灵感和思想的火花,并养成了白天睡觉,晚上活动的“夜猫子”作息习惯。然而近年来,因为熬夜发生心肌梗死、脑梗甚至猝死的悲剧屡见不鲜。既往研究表明,有熬夜习惯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最近发表在《睡眠医学》杂志上的瑞典哥德堡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要让“夜猫子”们失望了。
在这项研究中,与早睡早起的人相比,晚睡晚起的“夜猫子”发生动脉钙化的概率几乎是其他人的两倍。
“夜猫子”作息和冠状动脉钙化
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长期过程,指的是各种原因导致脂肪等沉积物在血管内壁聚积形成斑块。斑块的增大往往悄无声息,这会造成动脉血管管腔狭窄,直到出现心绞痛、血栓栓塞、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等情况时才被发现。
这是第一项显示昼夜节律如何特异性影响动脉钙化的研究,共涉及771名年龄在50至64岁之间的人群。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心脏冠状动脉的动脉钙化程度。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被分为5类:绝对早间型,部分早间型,不早不晚型,部分晚间型,绝对晚间型。
结果显示,在绝对早间型人群中,22.2%的人有明显的动脉钙化,是所有五种时间型中钙化比例最低的;极端晚间型组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率最高,为40.6%。
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压力过大、遗传因素等也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人员在统计分析时也考虑了血压、血脂、体重、体力活动、压力水平、睡眠和吸烟等一系列可能影响动脉钙化风险的其他因素。结果证实,除了先前已知的因素外,个体的昼夜节律也是动脉钙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哥德堡大学萨尔格伦斯卡学院Mio Kobayashi Frisk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极端的夜间型可能不仅与一般较差的心血管健康有关,更具体地说是与冠状动脉钙化和导致动脉钙化的过程有关。”
研究另一主要作者,Zou Ding在解释研究结果时表示,昼夜节律在疾病过程的早期更为显著。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中尤其应考虑到这一点。
2021年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旗下杂志《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子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Digital Health)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晚上10点~11点间入睡,心血管病发病率最低。
具体来说,和在晚上10点~11点入睡的人相比,12点后入睡的人心血管病风险要高出25%;11点~12点入睡的人心血管风险要高出12%;10点前入睡的人群心血管风险高出24%。
除了定期监测,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以外,早睡早起,规律作息也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
用心学病例 | 43岁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为何最终选择心脏移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