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黄金体温37℃已成历史!人类越来越凉,是坏事吗?

2020-08-2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体温

前一阵出门测体温时发现,大家普遍都在36℃多、不到37℃。


按理说,37℃是人类黄金标准体温,为什么大家的体温都下降了?不到37℃难道就不健康了吗?


从小我们就被家里教育:体温超过37度就算发烧了。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37℃是最正常、最健康的体温。 


不过这几个月来出门测体温时,我们发现自己的体温根本到不了37度,更多的还是36度几,35度几。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因为我们不够健康吗?


今天跟大家聊聊,为什么你的体温总是“偏低”。


微信图片_20200825092233.png

 

1851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温德利希在反复测量了25,000名病患的腋下体温后,得出 现在公认的“黄金标准”体温:37度。


微信图片_20200825092235.jpg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标准现在也不算很准确了。 


1992年就有研究者发现,18-40岁之间健康人的平均口腔温度是在36.8℃。 


考虑当时的测温技术可能还不够精确,我们再来看看最近的研究。 


2020年1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对677,423个体温值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自工业革命以来,成年男女的体温都有一定的下降。 出生时间每隔十年,体温都会下降0.02°C。


微信图片_20200825092244.jpg


回到现实中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体温也确实很少达到37度。达到37度,还会担心是不是低烧了。


微信图片_20200825092254.jpg


那么,为什么人的体温会下降呢? 


科学家们做出了很多推测,认为这与人体新陈代谢有关。


与人体新陈代谢有关 


我们都知道,人是恒温动物。 


当面对寒冷时,人体为了保持恒温状态,会需要更高的新陈代谢,来促进身体产热或者释放热量。 


也就是说,新陈代谢高时,我们的体温也会升高。 


这点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在运动时,体内的代谢速率高,所以跑完步就会热得满头大汗;冬天坐在家里静止不动,代谢速率低,就会越坐越冷。 


以前,人类的主要工作还是体力劳动。在农业社会,人们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进入了工业社会,也多半是凭借一身力气或者手艺活来赚钱。


 但现在,光是中国,每天对着电脑久坐的上班族就接近2亿了。 


办公室里的恒温的空调保障了室内温度,我们也有了更暖和的衣服,不再需要应对严寒的威胁,也就不太需要靠调节新陈代谢来应对寒冷。 


所以现在的我们新陈代谢的速率会降低,体温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高了。  


与免疫系统有关


另一个影响体温的重要因素,是免疫系统。 


发热,可以看做是我们的身体在面对疾病时的防御措施。 


如果你身体出现炎症,免疫系统就会启动,来控制炎症,这时候体温会升高。 


在19世纪结核病流行的欧洲,由于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抗生素,人体内的免疫系统需要处在活跃的状态,才能有效抵御病菌,所以那时的人们体温较高。 


现在,医疗水平逐渐进步,人类整体健康状况提高,我们患上慢性炎症和传染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发热反应也有所减少。


调用免疫系统的次数少了,我们的体温与那时相比也就下降了。 


换句话说,物质文明的发展,让人类的体温逐渐变低了。 


当然,以上的原因都还只是科学家的推测,体温的变化跟诸多因素有关,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不过确实有学者担心,体温下降意味着新陈代谢降低,可能会让人更容易长胖,进而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  

微信图片_20200825092259.jpg


其实,体温的浮动和变化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测量得到的体温也会有所不同,午后的体温还会比清晨的体温更高些。 


所以啊,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自己就会这么凉下去。即使你体温下降了,也不代表所有人都会下降。


因为体温还存在群体性差异。比如,儿童、青少年的体温会比老年人更高,成年女性的平均体温比成年男性略高一些。 


除此之外,年龄、人种以及测温位置,都是导致体温差异的因素。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被一连串的数字绕晕了。那么目前健康的体温应该是多少呢? 


临床上,通常用直肠、口腔和腋下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我们的生理学书籍上都提到:

直肠温度正常值为36.9℃~37.9℃

口腔温度正常值为36.7℃~37.7℃

腋下温度正常值为36.0℃~37.4℃ 

也就是说,人体的正常体温平均值在36-37度之间,并不存在完全固定的健康温度。 


我们平常腋下测温时,环境温度、出汗情况和测量姿势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出门时被红外额温枪测温,也跟风速快慢、环境温度,甚至是额头油不油有关。 


张文宏医生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吃饭后、运动后,人的体温都会略高0.5℃。


所以,比起精确的数值,我们更需要的是关注体温的变化,以及个体的不同感受。 


不要因为数据下降就开始慌乱,尤其是,当你用的还是一测就不灵的电子测温计时。 


来源:硬核看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