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引言:心脑血管类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类疾病的统称,发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人数约为1 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因此,分析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合理用药治疗效果极具现实意义。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北京仁和医院郝建阳教授从临床实践出发,畅谈合理用药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
论坛报:请您谈谈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和疾病负担现状。
郝建阳教授:心脑血管类疾病在民间俗称为“三高症”或“富贵病”,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病群体有低龄化趋势,发病人 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饮食习惯变化有 重要关系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患有心脑 血管类疾病的患者约在2亿人左右,并且以每年300万人的 数量递增,因此,重视并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探究,已经成为现阶段医学领域的重要工作任务。此类病症的诱发因素通常为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以及食用胆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过髙的食物,没有进行适量运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以至于能量消耗过慢,长此以往造成醇类脂类大量堆积,存在于血液之中,严重阻碍了血管的流动畅通。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下,体内醇类及脂类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并与体内物质进行结合,血栓就这样形成,而血栓的固态堆积可以存在于身体的毛细血管内,在血栓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血管体积会随之缩小,造成供血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心脏负荷会急剧增大,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值不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是极其危险的,不仅会造成眩晕,更会在血压最高节点引起血管爆裂,并发症接踵而至。
论坛报:临床合理用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的意义是什么?
郝建阳教授:心脑血管疾病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说,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存在于体内,所以有规律地进行药物治疗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
而对药物的基本认知是安全用药的基本前提。因为该类病症反复发作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坚持长期服药控制势在必行,对药理的基本认知不仅可以在使用中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更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为患者创造健康的身体提供有力保障在心脑血管的治疗中, 应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科学治疗,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综上,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比较明显,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论坛报:您在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方面有哪些建议或者经验?
郝建阳教授: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较 为复杂,通常与患者的情绪稳定性、体力活动、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有以下几种第一类是硝酸酯类药物,其中较为常用的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此类药物也是目前临床治疗心绞痛的常规用药,需要注意的是,硝酸酯类药物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当患者疼痛症状有所缓解后应当立即停药,防止患者对其产生依赖性,导致药物作用降低。第二类是抗血栓药物,常见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此类药物通过抑制患者血液内血小板的聚集,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堵塞和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抗血栓类药物会对患者肠胃产生一定的刺激,有活动性消化溃疡的患者应当禁用。除了上述两种常用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外,其他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还有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通常情况下作为心脑血管患者临床治疗的辅助用药给药要遵循心绞痛发作规律,比如心绞痛发生在夜间,服用药物要集中在夜间,将服药的间隔时间增加,服用1片药物后入睡等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