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评论
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EVT期间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置入颅内支架的抗血小板管理DELPHI共识推荐意见:
手术中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 采取标准抗血小板方案,不用考虑基线影像学表现、再灌注情况以及溶栓药物; 术中可能不需要使用肝素(除了小剂量输注以外)。 场景1:在手术前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术前一线药物:静脉、直肠或口服阿司匹林(优选静脉或直肠给药)。 场景2:在手术过程中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术中单一一线药物的选择:静脉输注阿司匹林,替代药物: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剂量请参考下文第3部分)。 手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管理 手术后的方案:口服阿司匹林(70~100 mg)加口服 P2Y12抑制剂(剂量请参考下文第4部分)。 |
2.EVT期间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置入颅内支架抗血小板管理DELPHI共识的未回答的问题
手术中抗血小板药物管理 如果认为置入颅内支架的可能性很高,是否应该在手术前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是否应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第二种抗血小板药物? 如果在手术前开始抗血小板治疗,该药物应该是什么(场景1)?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开始抗血小板治疗,应选择哪种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作为替代方案(方案2)? 手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管理 术后应选择哪种P2Y12受体抑制剂? 应该采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吗? |
3. 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的推荐剂量
4.手术后口服P2Y12受体抑制剂的推荐剂量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译者:杨中华)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