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3月21日,“例肝践影-肝癌临床实践交流项目”(以下简称“例肝践影“项目)全国总结会于云端成功举行,肝癌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学术报告结合临床实例分享,多角度深入探讨肝癌综合全程管理策略。
“例肝践影“项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主办,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协办,旨在加强我国肝癌诊疗技术的发展,促进肝癌领域诊疗能力提升,让更多患者获益。项目在全国范围以临床案例为核心,邀请青年医生对肝癌领域的优秀病例进行分享,并由肝癌领域权威专家犀利点评,以此共同促进学科交流,加速我国肝癌系统治疗进展。
本期整理的病例——原发性肝癌伴肝内多发转移、门脉癌栓患者,经局部联合系统治疗,全程OS 51月余,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35月余。
病史及诊断
患者男性,54岁,2016年11月以“右上腹痛1月余”入院。
患者于2016年10月出现右上腹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腹部彩超示肝内实性占位,MR检查提示肝右前叶及第二肝门占位,考虑为恶性病变。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
既往乙型小三阳病史30年,不嗜烟酒。
入院后完善CT及其他相关检查(图1),AFP 535.10 ng/ml。
初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肝内多发转移、门脉癌栓形成,CNLC分期Ⅲa期。
图1 入院后 CT检查
TACE治疗
根据规范,患者无手术指征,TACE为首选治疗方案。2016年11月患者接受TACE治疗,12月复查,CT示碘油沉积效果不理想(图2),AFP升高至686.40 ng/ml。
图2 TACE术后复查CT显示碘油沉积效果不理想
IMRT治疗
MDT讨论认为,该例患者肝内肿瘤多发,部分右叶病灶碘油沉积欠佳,且门静脉癌栓形成,建议先行介入治疗,待控制肝内病灶后再行门脉癌栓放疗;或直接行肝内病灶和门脉癌栓放疗;同时联合靶向治疗或化疗。但因患者第一次TACE反应较重,体验欠佳,拒绝再次进行介入治疗,同时由于对化疗效果和副作用疑虑较高,拒绝接受化疗;患者自身经济条件较差,无法负担靶向治疗费用。
最终,患者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剂量为 PTV 50 Gy/25 Fx,但因患者放疗耐受性较差,消化道反应较重,实际仅完成 40 Gy/20 Fx。
尽管患者未完成全部放疗,但CT复查显示病灶显著缩小(图3),AFP降至185.30 ng/ml。
图3 放疗后CT复查显示病灶显著缩小
再次TACE治疗
由于CT检查提示放疗后病灶边缘依然存在异常强化,故于2017年2月再次进行TACE治疗,术中造影未见明确存活肿瘤病灶染色,结合患者病史,考虑异常强化可能是由于放疗后周边灌注改变所致。术后建议患者接受化疗或靶向治疗,患者再次由于经济原因拒绝靶向治疗,后续定期复查。
骨转移:三维适形放疗
2017年3月复查,肝内病灶无复发迹象,AFP降至33.42 ng/ml。然而7月复查发现新发骨转移病灶(图4),AFP升高至307.73 ng/ml,故进行姑息放疗,予骨转移灶30 Gy/10 Fx,并给予双膦酸盐预防骨相关事件。放疗结束后,患者AFP持续降低至正常水平。
图4 7月复查发现新发骨转移病灶
肺部多发结节:索拉非尼治疗
2018年3月复查,胸部CT提示肺部多发结节(图5)。考虑肺部为多发病灶,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且患者由于局部治疗体验较差,拒绝接受。而此时索拉非尼降价并进入医保,患者能够承担索拉非尼治疗。自2018年3月接受索拉非尼治疗后,多次复查胸部CT均提示肺部病灶稳定,上腹部MRI提示肝脏病灶无明显存活,但AFP进行性升高。
图5 2018年3月复查发现肺部多发结节
瑞戈非尼治疗
患者于2018年10月复查CT示肺部多发结节较前增多、增大(图6),评价为疾病进展(PD)。
图6 10月复查肺部结节较前增多、增大
根据RESORCE研究结果,对于索拉非尼治疗进展后的HCC患者,二线应用瑞戈非尼治疗可显著改善肿瘤负荷,使疾病进展风险下降54%,被领域内权威指南推荐为索拉非尼治疗进展后的标准二线治疗。
经综合考虑,于2018年10月给予患者瑞戈非尼(160 mg/d口服,d1-21,Q4W)治疗。一个月后复查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部分病灶较前缩小(图7),AFP下降至正常范围。治疗期间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此后患者间断减量停药,但仍坚持接受治疗。截至2021年2月,患者影像学提示稳定。
图7 CT示肺内部分病灶较前缩小
该例患者初诊时肝内多发转移且存在门脉癌栓,CNLC分期为Ⅲa期,已失去手术机会,根据规范给予TACE治疗。术后病情较为稳定,但由于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未能接受靶向治疗。2018年发生肺部转移,而此时索拉非尼成为首批进入医保的肝癌靶向药物,为患者带来福音。索拉非尼治疗后7个月疾病进展,二线给予瑞戈非尼治疗,尽管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而间断停药,但患者仍然坚持治疗。截至2021年2月复查,患者全程的OS已达51个月,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获益35月余。
湖北省肿瘤医院
包乐群教授
在中国,70%肝癌患者首诊时即已失去手术机会,这一病例十分贴近中国肝癌临床现状,也充分展现了肝癌综合治疗的水平。该例患者在接受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后,总生存达到35个月,这一数据也契合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报道的真实世界研究中35.3个月的总生存。对于肝癌全程管理的排兵布阵,除了要考虑治疗手段的疗效和安全性,严格遵循适应证,也要考虑患者的经济负担。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已经进入医保目录,将会显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该例患者在靶向治疗后肝脏病灶获得较好的控制,但随后出现远处转移,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后,骨转移和肺部转移病灶得到缓解。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同样发现,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对于肝癌骨转移、肺部转移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探索。但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深思,由于不良反应而停药造成病情的反复,提示临床应寻找更好的管理方法。总而言之,这一成功的中晚期肝癌治疗过程令人受益匪浅,提示个体化的排兵布阵在肝癌治疗中十分关键。
这一成功的病例体现了现在肝癌治疗的主体思路,即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我国最新的数据显示,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序贯治疗的中位OS长达35.3个月,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及时地进行靶向治疗。随着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进入医保,成为了更多患者的福音。
(本文由:包乐群教授审校及点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