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项下标注的用药方法中,最常见的就是“一日三次”,对此很多人习惯地理解为在三餐后服用,把一天用三次的药分别在早、中、晚餐后服用,“药随饭走”。但一日三次真的等于一日三餐的时间吗?还有,药品说明书上写的饭前、饭后、空腹、饭时服药又是怎么回事?服药时间的门道,一定要了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一日三次”究竟从何而来。在研发药物的时候,科学家们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并根据结果规定合适的给药次数。“一日三次”就是将24小时平均分成三段,每8小时为一段,定时服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用药的时间比较固定,药物在人体内可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浓度,使药物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我们中国人“一日三餐”的时间通常是早上7点、中午12点和晚上7点,而这三餐之间的间隔时间明显是不一样的,早餐和中餐之间是5小时,中餐和晚餐之间是7小时,而晚餐和第二日的早餐之间则间隔了漫长的12小时。如果按照一日三餐的时间吃药,就会造成一种情况: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白天高、晚上低。如果用的是抗菌药物,那么细菌在白天被杀灭的较多,而当晚上药物浓度比较低的时候,细菌就会疯狂的繁殖,很容易产生出不“怕”这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菌。这样,会使本来有效的药物逐渐失去作用,导致疾病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因此,对于需要“一日三次”服用的抗菌药物,我们建议的服药时间是早上6点、下午2点和晚上10点。类似的需要固定间隔时间服用的药物还包括:抗癫痫药、镇痛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和激素等。
但是,在治疗中也存在着一部分药物,说明书上的标注同样是“一日三次”,却必须参照“一日三餐”的时间来使用,比如治疗糖尿病的门冬胰岛素。因为人的血糖高低是跟进食密切相关的,正常人在进食时会刺激餐时胰岛素的分泌,而餐时胰岛素正是控制人们餐后血糖水平的重要物质。在紧邻餐前的时间注射门冬胰岛素可以很好地补充体内缺乏的餐时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水平。门冬胰岛素如果按照8小时间隔给药,则很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的风险。
药品说明书上要求饭前或饭后服用药物,重点在于是否空腹。通常“饭前服用”指的是吃饭前15~30分钟,在空腹的状态下服药,吃药后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再吃饭。如果间隔时间太短,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延迟。比如,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饭后服用”则指的是吃饭后30分钟左右,在饱腹的状态下服药。这时,胃里存有较多的食物,可以包裹药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例如,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红霉素等)、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利福平等)、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维生素类(维生素C等)就可以放在饭后服用。
“空腹”是指饭前1小时或者饭后2小时,胃部基本处在排空的状态。这时候吃下去的药物可以充分地被胃肠道吸收,快速发挥它们的治疗作用。比如一些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混悬凝胶,每天早饭前1小时和晚间睡前空腹时服用)、导泻药(蓖麻油)、止泻药(蒙脱石散)等。
“饭时”是指将药物和食物一起服用,比如降糖药阿卡波糖,进入人体后会跟碳水化合物抢夺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让机体对进去的双糖、寡糖和多糖等碳水化合物吸收延缓,更重要的是对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减慢,使全天的血糖波动减小,这一点对“糖友”们可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服用阿卡波糖的朋友,请记得在拿起筷子前或者吃第一口饭的时候把药吃下去。至于熊去氧胆酸,则要求在早、晚进餐前吃药,也是跟我们人体在进食后的生理变化相关。
生活中常见的服药时间可以归纳如下。
分类 | 具体时间 | 常见药物 |
晨起 | 早晨7—8点 | 硫酸镁、可的松 |
空腹 | 饭前1小时或者饭后2小时,无进食状态 | 硫糖铝、蓖麻油 |
饭前 | 吃饭前15~30分钟 | 多潘立酮、格列本脲 |
饭时 | 饭前或饭后即刻 | 阿卡波糖、伊曲康唑 |
饭后 | 吃饭后15~30分钟 | 呋喃妥因、二甲双胍 |
睡前 | 睡前15~30分钟 | 氯苯那敏、苯海拉明 |
必要时 | 常用于疼痛、发热等情况下 |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
来源:人卫药学 节选自《别让饮食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