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吕芳
为了评价中国T2DM患者骨折风险以及IGF-1在T2DM骨质疏松骨折中的可能机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纪立农教授团队利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T2DM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T2DM患者的骨密度和骨折风险,并分析不同性别患者IGF-1与骨密度、骨折风险的相关性。该研究于2021年6月正式发表于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杂志。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的IGF-1与骨密度及3种调整后的FRAX代表的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纳入391例年龄50岁以上的男性和和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其中男性226例、女性165例。平均年龄62.64±8.07岁,糖尿病病程14.15±8.63年。未调整的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概率分别为3.16%±2.11%和0.91%±1.22%,0例(0%)和23例(5.9%)患者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概率高于20%和3%(表1)。经过类风湿关节炎、骨密度T值和年龄调整后,分别有0%~0.5%和6.9%~14.1%的患者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概率高于20%和3%。女性患者的年龄、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骨形成标志物以及3种方法调整后的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概率均高于男性(P<0.05)。女性25羟基维生素D、IGF-1和骨密度水平均低于男性(P<0.05)(表1)。
表1. 不同性别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
在男性患者中,IGF-1与股骨颈骨密度(r=0.267,P<0.001)和全髋骨密度(r=0.235,P<0.001)呈正相关(图1),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密度和年龄调整后的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概率均呈负相关(P<0.001)(表2)。而在女性中,血清IGF-1与骨密度和类风湿关节炎、骨密度和年龄调整后的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部骨折概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经过C肽、糖尿病病程等因素校正后,上述相关性没有改变(表2)。
图1. 不同性别T2DM患者IGF-1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表2. 不同性别T2DM患者IGF-1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
该研究显示,在中国T2DM患者中,血清IGF-1与骨密度和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增加IGF-1可能是降低T2DM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靶点。
来源:每日医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