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DAY8丨脑胶质瘤药物治疗之化疗

2025-09-08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2eead4b558ba88aa69f109201790b879.png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为切实提升基层医生对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的认知与能力,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携脑胶质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围绕“基础—诊断—治疗—实践”全链条,施展外科、放疗、内科、病理、影像等“组合拳”,推出以“脑胶质瘤规范化治疗”为主题的体系化专题活动,以期帮助基层医生系统掌握脑胶质瘤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脑胶质瘤治疗方法,从而提升诊疗水平。


“组合拳”之绵掌

脑胶质瘤药物治疗之化疗


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何维 解浩群 郭铮铮


胶质瘤化疗是恶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全身性作用杀灭手术及放疗无法清除的残存肿瘤细胞,减少复发并作为复发后的挽救措施。其优势在于可多次实施,与手术、放疗形成互补。


胶质瘤化疗药物常见的有:烷化剂,例如替莫唑胺(TMZ);洛莫司汀(BCNU)、卡莫司汀(BCNU)和丙卡巴肼(PCBZ)。此外还有微管蛋白抑制剂,如长春碱等。如表格1所示:


一、化疗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表1

image.png


二、给药方案


图1 GBM化疗方案


图2 Stupp方案和Start方案


图3 TMZ剂量-密集方案


01
Stupp方案(用于诊断胶质母细胞瘤)


① 同步放化疗期:


术后4周每天服用TMZ 75mg/m2,与放疗同时进行→同步放化疗后休息4周,


② 辅助化疗期:


4周后将开始下一段的治疗。根据循序渐进原则,第一个周期将采取一个中间剂量,如无不适,后面5个周期将采取足量剂量进行化疗,分为6个小的周期,每个周期持续28天。每个周期,先连续服用TMZ胶囊5天(每天1次),然后停药23天,如此重复另外的5个周期(即共6个周期)。


术后TMZ新辅助化疗:是针对患者术后等待伤口愈合后放疗的4周内,肿瘤仍然在生长的情况,建议在患者恢复情况较好的前提下,尽早加入低剂量的TMZ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一般是采用TMZ 75mg/m2连续服用2周的方案,接着进行Stupp方案,即Start方案。


02
PCV方案(用于少突胶质细胞瘤)


图4 少突胶质瘤化疗方案


图5:少突胶质瘤1B期化疗过程图


03
CV方案(用于儿童低级别胶质瘤)


卡铂 + 长春新碱,每3–4周一次。


04
联合方案


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或伊立替康用于复发高级别胶质瘤;


TMZ联合洛莫司汀用于MGMT非甲基化或难治性患者。


三、副作用管理


01
骨髓抑制


TMZ、亚硝脲类常见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GCSF或血小板输注。


02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常见于铂类、PCB;


推荐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预防。


03
肝肾功能损害


顺铂具肾毒性,需水化利尿;


TMZ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需定期监测。


04
神经毒性


长春新碱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建议剂量调整或改用其他药物。


05
其他


PCB可引起皮疹、嗜睡;


贝伐珠单抗可能引发高血压、蛋白尿、出血或血栓事件。


四、疗效监测与评估标准


010
影像学评估


采用RANO 2.0标准,结合增强MRI与T2/FLAIR序列;


术后24–48小时基线MRI,之后每3–6个月复查。


021
假性进展与真性进展鉴别


image.png


032
分子标志物动态监测


MGMT甲基化、IDH突变、1p/19q缺失等可作为疗效预测指标;


液体活检(ctDNA)在复发监测中展现潜力。


五、个体化治疗策略


013
基于分子分型的化疗选择


IDH突变 + 1p/19q共缺失:首选PCV或TMZ,预后良好;


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TMZ联合放疗,CDKN2A缺失提示升级为4级;


IDH野生型GBM:Stupp方案为基础,MGMT甲基化者获益显著;


BRAF V600E突变:达拉非尼 + 曲美替尼靶向治疗;


NTRK融合: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


PTPRZ1MET融合:伯瑞替尼获批用于复发患者。


024
儿童胶质瘤的特殊性


低级别:倾向BRAF抑制剂;


高级别:采用TMZ联合放疗,<3岁幼儿延迟放疗,先行化疗。


035
复发/难治性胶质瘤


尽管采用积极的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复发率很高。大约90%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1-2年观察到肿瘤复发。


治疗策略:


(1)二次手术 + 再放疗(间隔>12个月);


(2)换用亚硝脲类、铂类、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


(3)鼓励参与临床试验(如IDH抑制剂、免疫治疗等)。


六、总结与展望


胶质瘤化疗已从“一刀切”走向分子引导的个体化时代。未来方向包括:


(1)开发新型烷化剂及靶向药物;


(2)结合免疫治疗、电场治疗等多模式整合策略;


(3)利用类器官模型、液体活检实现动态疗效监测与方案调整。


(4)通过精准分层与全程管理,胶质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远期疗效有望进一步提升。


互动小问题


1.根据2021版WHO分类标准,诊断“少突胶质细胞瘤”必须具备的分子特征是什么?


A. IDH基因突变 + TERT启动子突变
B. IDH基因突变 + 1p/19q联合缺失
C. IDH野生型 + EGFR扩增
D. H3 K27突变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问题1:正确答案为


END


作者简介


何维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神经肿瘤学研究生

师从神经肿瘤化疗组郭琤琤教授

主攻方向:神经肿瘤新型药物筛选治疗、肿瘤基因组学、核磁影像组学、临床大型数据库挖掘和分析、生物信息学


解浩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神经肿瘤学研究生

师从神经肿瘤化疗组杨群英教授

主攻方向:神经肿瘤新型药物筛选治疗、肿瘤基因组学、核磁影像组学、临床大型数据库挖掘和分析、生物信息学


郭琤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CSCO神经系统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

广东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肿瘤学组秘书

广东药学基层委员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青年科学家

从事神经肿瘤药物治疗

多项指南执笔人

发表英文论著30余篇,多个研究在国内外神经肿瘤大会上(SNO/ASNO/ASCO)口头报告及论文演示,参与及主要负责多个胶质瘤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专题安排

image.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