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次胃肠间质瘤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学术专场立足于临床治疗的实际需求,围绕核心进展与探索方向,划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组织。
第一部分集中于精准靶向药物治疗。该方向仍是胃肠间质瘤治疗的主要路径。近年来,无论在辅助治疗还是晚期治疗方面,均取得一定进展。值得一提的是,胃肠间质瘤是目前实体瘤中较早广泛使用靶向药物作为辅助治疗的病种之一。在此过程中,一些临床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例如术后辅助治疗的合理时长、停药指征以及复发应对策略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本领域的临床决策,也可能为其他实体瘤的辅助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第二部分关注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尽管靶向药物中泛KIT抑制剂等新药显著延缓了耐药发生,但耐药机制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有必要拓展新的治疗途径。本次专场特别设立免疫治疗专题,从基础机制、临床研究进展和新兴策略(如CAR-T等)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专委会强调应积极推动国内自主临床研究,目前已启动国内首个胃肠间质瘤免疫治疗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预计明年可初步获得我国患者数据,为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以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体。尽管此类研究目前数量有限,但今年所遴选出的国内研究成果在质量方面显著提升,反映出该领域科研水平的进步。专委会也非常鼓励青年医生积极参与到临床与转化研究之中来。
近年来,我国在胃肠间质瘤的疾病认知与诊疗规范化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从大型肿瘤中心的接诊情况来看,复杂和复发患者比例有所增加,提示常见类型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已逐步获得规范的诊疗服务,反映出国内诊疗同质化水平的提升。
在公众科普方面,虽然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社会对该疾病的认知有所提高,但由于其为罕见肿瘤,公众知晓程度仍相对有限。因此,进一步加强科普教育仍是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专委会计划通过跨学科协作,例如与胃癌专委会合作,以“胃肿瘤”为主题进行联合科普,在介绍胃癌时引入胃肠间质瘤相关内容,以提高公众认知。
在诊疗规范化方面,目前实践中,超适应证用药情况较少,治疗策略多遵循规范流程,显示出较好的诊疗依从性。这一方面反映出专委会的工作成效,另一方面也提示现有治疗药物仍有限,需要进一步开发新药。
在临床研究方面,国内进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际合作参与度提升,从较早主要参与桥接试验,逐步扩大到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二是自主研究数量与质量有所提高,国内发起的IIT逐年增多,高质量临床与基础研究不断积累。尽管专门从事基础研究的专家学者数量有限,但整体科研能力正在增强。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胃肠间质瘤的科普宣传,特别是提高对小间质瘤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引导公众既不过度焦虑,也不忽视潜在风险,建立科学合理的随访监测体系。
同时,积极推动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凝聚国内专家力量,开展更多高质量的探索性研究及原创研究。
在免疫治疗方面,应依托现有基础(包括CAR-T等前沿方向),初步探索其在中国胃肠间质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积累本土数据,明确研发路径。我国在实体瘤CAR-T领域已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期待未来能在胃肠间质瘤方向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桂晶晶 采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