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疫情速报|本土+20!均在这一省!

2021-05-31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新型冠状病毒病


5月3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例(广东3例,上海2例,福建1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20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01
深圳

30日晚20时,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会上,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通报,基本判定本起疫情为境外输入关联疫情,港口作业场所暴露感染后,引入的社区传播的可能性大,排除了与辽宁、安徽、广州其他区域近期疫情的关联性。


其中个案1到11,新冠病毒基因检测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同属于从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B117,前6个个案全部参与了国际货轮的作业,相互之间交叉接触,传播链条清晰。个案8到11为同一企业的员工,工作中有密切接触史。个案12在盐田港及周边工作生活。





深圳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

系夫妻关系




常巨平介绍,5月30日,深圳新报告2例无症状感染者,自“5. 21”疫情以来,深圳全市已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3例。


新增2名无症状感染者为夫妻关系,一例为盐田港综合保税区工作人员,夏某,男,52岁,居住在盐田区盐田街道东海道106号九号小区,曾在5月22日到过龙岗区西坑社区,5月29日核酸检测初筛阳性,后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


另一例为夏某妻子,何某,女,50岁,5月29日作为夏某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初筛阳性,5月30日经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


目前,两人均已转送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区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常巨平介绍,根据此前个案1-11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高度同源,均属于在英国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新增2个个案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待出。





深圳重点检测2298份环境样品 

其中15份阳性




常巨平通报,疫情发生以来,深圳累计已判定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共计1384人,累计排查管控重点人群和一般接触者117.56万人,除了已公布的阳性个案外,其余筛查的核酸检测,未发现阳性。


此外,深圳对重点场所开展的环境样品检测共2298份,其中15份阳性,为已公布阳性感染者的工作住所环境标本,其余暂时未发现阳性


02
广州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30日通报,5月21日至30日,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5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印度变异株(B.1.617)。

  

广州于5月26日晚18时启动荔湾区全域,以及海珠、越秀等区有关重点区域全员核酸排查,至29日0时,第一轮核酸大排查采样基本结束,累计检测225.26万人次。

  

截至30日14时,此轮排查共发现感染者20人(无症状感染者19人,确诊病例1人),其中在之前隔离观察的密接者中甄别排查发现12人,另外8人,流调显示均与之前阳性病例有共同聚餐、活动轨迹重叠等情形。


21日以来的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印度变异株(B.1.617)。

  

为迅速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从5月30日起,在荔湾区继续核酸筛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全员核酸检测范围,覆盖至:越秀区、海珠区全域,以及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的重点区域。

  


    本文综合自国家卫健委官网 北京日报 中国新闻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