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稳定性冠心病:误诊漏诊多,诊治不充分!学指南,教你规范化处理

2019-06-17作者:论坛报木易会议
冠心病 稳定性冠心病

6月13日-16日,2019年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年会、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年会在辽宁沈阳盛大开幕。

6月15日,韩雅玲院士在会中发表了关于《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解读。

韩院士在演讲中首先强调了稳定型冠心病的重要性。

稳定性冠心病(SCAD)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2倍,ACC2016-美国心脏病和脑中风概要中提到,稳定性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心肌梗死,预计在2030年将高达成人人群的18%。

微信图片_20190617092356.jpg

心脏病和脑中风概要-ACC2016报告更新

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未得到足够重视,是因为与ACS相比,稳定性冠心病进展较慢、病情平缓。所以人们总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与治疗已经成熟,二级预防即A、B、C、D、E,血运重建即按照PCI指南中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执行即可。

但是现实却是误诊、漏诊率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药物治疗不充分,二级预防措施应用不足,导致相当多患者转变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血运重建策略不够规范,患者获益不明显且医疗费用增加。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SCAD诊断及治疗的滞后呢?韩院士提到了以下几点原因:

  • 既往稳定性冠心病定义不明确;

  • 诊断流程不统一;

  • 临床医师对稳定性冠心病的评估手段不熟悉;

  • 治疗方法不够规范;

  • 我国上一部关于稳定性冠心病的指南为200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已超过11年无相关指南公布,亟待新指南的出版以指导临床实践。

为了解决我国目前SCAD诊断治疗滞后的这一现状,《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自2017年7月启动,经过两次面审、两次函审,历时10个月,终于完稿,于2018年9月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6 (9 ) :680-694。

这份指南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参与撰写专家共83人,来自CCCP血栓防治委员会和CSC介入学组、CSC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学组还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前版指南的主持专家高润霖院士也给予了许多帮助指导。

本指南所指的稳定性冠心病的定义包括三种情况,即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ACS后稳定的病程阶段(2007指南仅为“稳定型心绞痛指南”)。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基础(心外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固定狭窄) ,临床上症状稳定或无症状,在缺血治疗上有共同之处。本指南所指的稳定性冠心病不包括痉挛引起心绞痛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心绞痛的情形(已有专门指南发布)。

那么识别和治疗SCAD的基础,首先是要掌握诊断方法:

1)     首次对有胸痛症状患者推荐临床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

2)     心电图;

3)     胸部X线;

4)     超声心动图;

5)     运动负荷心电图;

6)     运动或药物负荷影像学(包括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负荷显像);

7)     冠状动脉CTA。

那么上述几种诊断方法中,哪种是最为推荐的诊断方式呢?韩院士详细的解读了指南中关于SCAD诊断的内容。

解读1 : PTP用于诊断稳定性冠心病

微信图片_20190617094256.jpg

注:白色区域:PTP<15%(低概率);蓝色区域:15%≤PTP≤65%(中低概率);浅棕色区域:66%≤PTP≤85%(中高概率);深棕色区域:PTP>85%(高概率)

  • 根据性别(男/女)、年龄(6段)、胸痛情况(3个等级)三个简单参数, 得出验前概率, 评估罹患稳定性冠心病的可能性(冠心病高概率因素:男性高龄典型心绞痛)

  • PTP<15%者(低概率) ,基本除外SCAD

  • 15%≤PTP≤65% (中低概率)者,建议先行负荷ECG,若可行无创影像学检查(核素、MRI、超声),优先选择后者

  • 66%≤PTP≤85% (中高概率)者,建议行无创性负荷影像学检查以确诊SCAD

  • PTP> 85% (高概率)者,可确诊SCAD ,对症状明显者或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呈高风险者应启动药物治疗或有创性检查和治疗

解读2 :强调运动负荷试验用于稳定性冠心病诊断

微信图片_20190617165112.png

解读3 :冠状动脉CTA的推荐级别较负荷试验低

微信图片_20190617165110.png

注:随着PTP增加,尤其随年龄增高冠脉钙化越明显,可能会高估狭窄程度;不推荐CTA作为无临床征象疑似冠心病患者的推荐

接着,韩院士提出,在诊断SCAD后我们还需要判断患者的危险分层,以便于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

危险分层的方法包括临床、左室功能、负荷试验及CTA等,部分选择性患者依据冠脉造影。本指南根据年死亡率为危险分层提供了统一标准:低风险<1%,中等风险1%~3%,高风险>3%。

各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判断预后风险的定义

微信图片_20190617164903.png

*应用负荷心电图判断预后风险可参照Duke运动平板评分,Duke评分≥5分属低危,1年心血管死亡率<1%;-10分~4分为中危,1年心血管死亡率为≥1%且≤3%;≤-11分属高危,1年心血管死亡率>3%

但是仅仅了解如何发现并诊断SCAD患者是不够的。对于SCAD患者来说,最重要的除了第一时间的诊断以及评估风险以外,更需要的是长期的动态评估。

对首次评估为低危,但其危险程度可能发生了变化的患者,建议定期再次评估,以便准确掌握其病情变化。目的就是为了早期发现转变为ACS及心功能的变化、以便早期干预。

指南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长期动态评估的推荐

微信图片_20190617164847.png

在细致的解读了指南中关于SCAD的诊断内容后,韩院士在会中又向与会人员分享了SCAD的治疗策略及流程。

SCAD的治疗策略及流程

微信图片_20190617101240.jpg

在治疗流程里,优化药物治疗是SCAD治疗的基石,可以:

  • 缓解症状、改善缺血

    β受体阻滞剂

    CCB

    硝酸酯类药物

    其他:尼可地尔、伊伐布雷定、曲美他嗪

  • 改善预后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β受体阻滞剂, ACEI或ARB

    调脂药物(他汀类为主,单药不能达标者加依折麦布)

四类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药物及作用

微信图片_20190617101740.jpg

在讨论到药物治疗的方面时,韩院士提到了关注有心梗病史、合并AS血栓性高危因素的SCAD患者的PEGASUS-TIMI 54研究。

微信图片_20190617102134.jpg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于有心梗病史、合并AS血栓性高危因素的SCAD患者,延长替格瑞洛双抗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微信图片_20190617102704.jpg

因此,优化药物治疗是SCAD治疗的基石。指南中对于SCAD患者的药物治疗要点进行了总结及推荐。

稳定性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要点

微信图片_20190617164502.png

除了关于SCAD患者的药物治疗以外,指南中还将血运重建的策略以及血运重建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整理。

指南中对于稳定性冠心病的血运重建策略的推荐

微信图片_20190617164330.png

注:a且该冠状动脉直径狭窄<90%并有缺血证据,或FFR≤0.8

稳定性冠心病的血运重建方法选择

微信图片_20190617105026.jpg

对于血运重建,强调用FFR测定指导的PCI:

  • FAME和FAME2研究奠定了血流储备分数(FFR)(生理学)指导PCI的基础;

  • 对SCAD术前无缺血证据者, FFR≤0.8可确定为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病变, 2014 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作为Ⅰ类推荐, A级证据;FFR指导的PCI对多支病变患者选择干预的病变(仅处理≤0.8的病变) ,2014 ESC指南作为Ⅱa类推荐,B级证据;

  • 2018年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同前版指南,再次强调了FFR在指导PCI中的重要性;

  • 既往研究未能显示对SCAD者血运重建可减少死亡和心梗。最近Meta分析表明, FFR引导的PCI与药物治疗相比,能改善患者心绞痛、减少急性血运重建、降低自发心梗发生率,且FFR提示的缺血越重、PCI后随访越长,获益越大。

ORBITA研究通过盲法方法(患者20min深度镇静、听觉隔离;技术员完成生理学检测而不告知术者;术者不参与随访)进行了试验。

最后分析结果,提示了:PCI能够显著改善负荷超声所示的心肌缺血并减少心绞痛症状。

ORBITA研究设计及流程

微信图片_20190617105823.jpgORBITA研究亚组分析结果

微信图片_20190617105943.jpgFFR和瞬时无波比率(iFR)能够有效预测PCI对于负荷超声分数(体现缺血程度)的改善作用,FFR/iFR值越低,改善运动异常越明显

最后韩院士对这一次关于《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解读进行了总结:

1.药物治疗是所有冠心病的基本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生存、减轻症状;

2.血运重建指征(ⅠA) :左主干>50%;前降支近段狭窄>70%;多支冠脉直径狭窄>70% (如<90%须有缺血证据,或FFR<0.8)且LVEF<40%;任一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表现为活动诱发的心绞痛或等同症状,并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

3.血运重建前应客观评价缺血范围、死亡或心梗风险,从而挑选出最合适的患者,评价方法:负荷运动心电图,无创负荷影像检查等;

4.FFR/iFR有利于挑选出能够从PCI获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且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CMT记者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