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JAMA刊发我国学者研究:揭示卵圆孔未闭与卒中、血栓的关系

2021-06-05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心血管神经

卵圆孔未闭(PFO)是常见的心脏结构异常,约27.3%的成人存在PFO。卵圆孔是人类心脏心房间隔里的一个小通道,正常情况下出生后会自行闭合,如该房间隔先天性开口或卵圆孔持续开放,则称为PFO。


PFO与多种病理问题,尤其是缺血性卒中有关。反常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从静脉循环异常进入全身循环)是主要的假设机制,但PFO本身也被怀疑是血栓形成的部位,然而,目前还没有确切的临床证据支持这一机制。

近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闫朝武博士和北京同仁医院李华博士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研究,初步分析了卒中与非卒中患者的PFO内原位血栓。

微信图片_20210603132539.jpg


研究团队采用了评估血管微结构的前沿成像技术高分辨率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纳入了2020年12月-2021年1月期间阜外医院所有诊断为PFO的患者。


对于卒中患者,在排除其他可能的卒中原因并考虑PFO后,进行OCT检查以筛查PFO。除一名偏头痛患者外,其余非卒中患者的PFO是在常规健康检查期间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偶然发现的。


患有已知的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房颤、吸烟和肥胖等的患者,则未纳入研究中。≥45岁的患者接受了CT血管造影以排除冠状动脉疾病和颈动脉病变。


最终共纳入了11例卒中患者(平均年龄30.5岁;女性63.6%)和7例非卒中患者(平均年龄30.9岁;57.1%女性;6例无症状,1例有偏头痛)。


在所有发生卒中的PFO患者中,PFO内均发现了多处血栓,非卒中患者中仅1例偏头痛PFO患者的PFO内发现了多处血栓(100% vs 14.3%;P<0.001)


每位卒中患者的平均血栓数为12.6,平均总血栓体积为0.04 mm3。此外,卒中患者有9例患者(81.8%)出现心内膜表面不规则(在3例患者的不规则心内膜表面上检测到原位血栓),3例患者(27.3%)出现了心内膜表面不连续。


微信图片_20210603132542.jpg

▲PFO患者的原位血栓和心内膜异常图像

A:心包内膜光滑,在PFO的正常部分无原位血栓形成

B:在心内膜表面检测到多个原位血栓(白色箭头)

C:心内膜表面不规则,有自由漂浮的微血栓(白色箭头)

D:观察到心内膜表面不连续(蓝色箭头)并伴有原位血栓(白色箭头)


在任何无症状的PFO患者中,均未发现PFO内有异常。经导管封闭后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卒中


研究团队在讨论中提出,这些发现提示,“PFO可能充当了反常栓塞的‘导管’或通过原位血栓形成而导致卒中。PFO中的微血栓也可能是静脉来源、通过PFO的反常栓塞残基。在卒中患者中较高频率观察到的异常心内膜,可能是导致原位血栓形成的因素。但总的来说,PFO原位血栓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仍不确定。”


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患者数量少,以及缺乏对无症状患者的随访。此外,由于OCT的视野,原位血栓的数量和体积可能会被低估。目前正在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在更大规模人群中调查PFO的微观结构。


来源:本文经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