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咖面对面|平衡干预、整合调节,参松养心胶囊系统干预心律失常的作用与疗效

2023-07-28作者:Kangn资讯

导语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紊乱的外在征象。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可见于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常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互为因果,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但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刻不容缓。


近年来,系列研究证实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整合调节、快慢兼治”心律失常的作用,为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特邀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广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玉才教授,围绕心律失常诊疗现状、中成药在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展开深度访谈,整理如下。



心律失常临床表现跨度大,药物治疗仍为首选

心律失常是一类常见而又极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谢玉才教授指出,我国心律失常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约5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80%为心律失常性猝死。“可见,心律失常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


谢玉才教授介绍,心律失常性猝死对于具有潜在心律失常疾病但既往无症状发作或未行体检的“健康”人群危害更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如何降低该部分人群的病死率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大多数的心律失常本身并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李广平教授指出,心力衰竭、心肌病等疾病均可以有心律失常的表现。可以说,超过90%的心血管疾病都可以发生心律失常。


在临床表现上,轻症的心律失常患者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或仅在做心电图时发现室性早搏等,这种心律失常起病往往较为隐匿,患者无法自我察觉。而大多数的心律失常患者以头晕、心悸、心慌、心率间歇最为常见,严重者也会出现晕厥、短时间意识丧失、心脏骤停和猝死等。李广平教授表示,总的来说,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跨度很大,需要临床医生仔细辨别。

    

“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要基于患者多样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和基础心血管疾病李广平教授介绍,对合并心力衰竭的心律失常患者,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都是可用的治疗手段;对于恶性程度较高,或者属于致死性恶性心律失常者,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要结合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射频消融等手段。总之对于不同的患者,临床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


李广平教授在访谈中强调,由于经济原因和技术普及程度,射频消融和ICD植入在临床应用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部分大医院能够有条件植入双腔/三腔心脏起搏器、ICD、心脏刺激器等。对于广大的基层医院和大多数的临床医生来说,药物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李广平教授介绍,药物治疗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临床一般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大类:


(1)Ⅰ类 钠通道阻滞:I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如奎尼丁等;I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如利多卡因、美西律等;I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如普罗帕酮、氟卡尼等。

(2)Ⅱ类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Ⅲ类 钾通道阻滞剂:此类抗心律失常药是一个复杂的大家族,目前仍以胺碘酮最为常用,尽管胺碘酮在治疗中有诸多不足,但目前它对合并心衰、结构性心脏病、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来说仍为首选。

(4)Ⅳ类 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该类药物对于室上性、房性、房室交界性的心律失常作用显著,对于特发性的室性心动过速以及触发电活动相关的心律失常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整合调节,参松养心胶囊干预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video

“至今,抗心律失常药物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李广平教授介绍,上世纪90年代,CAST研究旨在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否减少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研究结果提示,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虽然会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但可能会增加患者心律失常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


“我们希望抗心律失常药物有离子通道的选择性,有时候也希望它具有多通道阻滞作用。”李广平教授介绍,奎尼丁的作用靶点在于抑制钠离子的快速内流,它的作用很强,但其副作用也很明显;胺碘酮可同时作用于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但相对应的,其对钾离子通道的作用更加明显,可能会造成QT间期的延长。同时,其钠通道阻滞作用也可能造成房室传导和室内传导阻滞。李广平教授强调,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性强,可能是它的优点,但也可能是它的缺点。


如何满足患者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际需求,近年来祖国医学的治疗优势,为广大医生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李广平教授表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体现了平衡观念,即它可干预多离子通道,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它可以平衡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保持心脏离子通道离子运行的平衡使其治疗效果显著的同时明显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从而很好地起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系列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能够同时兼顾多离子通道阻滞和非离子通道调节作用,可抑制氧化损伤、保护心肌细胞、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脏传导、提高缓慢心率,有效抑制心室重构、神经重构,改善电重构。参松养心胶囊在遏制心律失常发生的同时不产生明显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是其能够在临床上长期应用的基础。

video

“参松养心胶囊已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领域的临床治疗,并获得各类指南推荐及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谢玉才教授表示,参松养心胶囊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心律失常治疗面临的部分困境,使临床治疗有了新的药物选择。对于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窦缓伴室早等多种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均有独特的优势。


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SS-HFVPT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心功能分级,降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24h室早次数,提高24h室早下降率。这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既能改善心功能,还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牵头开展的纳入26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3.5% vs. 22.1%,P<0.001),且参松养心胶囊可平均提高心室率7.15次/分,无心脏不良反应。


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牵头、联合全国30家医院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减少患者的24 h室性早搏次数,提高治疗8周时的总体有效率(64.02% vs. 34.34%,P<0.0001),同时也可显著升高4周和8周时的24 h平均心室率。此外,治疗4周和8周时,参松养心胶囊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也较安慰剂显著改善。


谢玉才教授表示,中医药是我国一大瑰宝,如何挖掘、整理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同时利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来研究其作用机制是值得期待的。希望未来可以涌现出更多与参松养心胶囊一样优秀的中成药,不断造福于广大患者和社会,为打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语

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临床症状复杂。目前,由于我国基层医疗资源的配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药物治疗仍为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和各种心脏外副作用等使用受限,因此如何提高药物有效性、减轻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参松养心胶囊在心律失常领域已开展了系列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其治疗非器质性室性早搏、器质性室性早搏、房颤、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衰伴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的确切疗效,为临床医生缓解心律失常患者病痛提供了有效药物,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独特优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成药物应用在临床,改善患者预后,展现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中国特色。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