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脏保卫战 | 冠脉支架术后的五次“反围剿”战争

2024-09-1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ESCbanner.png

👆点击上图,查看专题文章👆


很多患者认为冠脉支架术后就可以万事大吉、绝对安全、高枕无忧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如果把冠脉支架术比作是开启健康之路的“南昌起义”的话,后续的治疗就好比是一场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是否能够达到陕甘宁胜利的终点,享受良好的生活质量,还必须打赢冠脉支架术后的五次“反围剿”战争!


“反围剿”战一
击退不良生活方式

冠心病的发生虽有一定遗传因素,但主要还是后天诸多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吸烟、酗酒、高热量、高糖饮食、肥胖、熬夜、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不适当锻炼等,都是冠心病的幕后推手。

特别是吸烟,对年轻患者更是重大威胁。相关研究表明在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中,吸烟可使患者患冠心病风险提高2~3倍,而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中,吸烟可使患者患冠心病风险提高9~10倍。

所以为自身安全计,请坚决远离上述不良生活方式!


“反围剿”战二
反术后不规范药物治疗的“围剿

很多患者认为冠脉支架解除了冠脉狭窄,自身就安全了,于是术后不规范药物治疗,甚至自行停止药物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冠脉支架术后需要按医嘱规范药物治疗,减少将来冠心病复发的危险,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切记,不可擅自停药,遵医嘱规范服药是康复的关键。


“反围剿”战三
反监测指标不达标的“围剿

冠脉支架术后除了按医嘱规律服药外,还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这些指标需维持在合适的范围,以减少对心脏的进一步危害。

比如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般需低于1.8 mmol/L,对于某些高危患者需低于1.4 mmol/L,但这个指标也不是越低越好,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个体化分析。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冠脉支架术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低于6.0 mmol/L,餐后血糖需低于10 mmo/L。合并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在120~130/80~90 mmHg为宜。


“反围剿”战四
反不规律复查的“围剿

很多患者术后没有定期门诊复查,直至出现新的症状才再次就诊,这个时候往往病情比较复杂,甚至延误诊治进而危及生命。

定期门诊复查是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通过医生的问诊和查体,能及时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治疗的有效性。一般病情稳定的患者,建议每3~4月门诊复查一次,如有不适立即就诊。


“反围剿”战五
反不适当运动的“围剿

很多患者冠脉支架术后不敢运动或者因心理因素不愿运动。

我常常叮嘱患者,我们冠脉支架手术的目的除了治病救人外,还是为了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所以不要对冠脉支架存在抵触心理。术后鼓励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和适度锻炼。运动是最好的处方,适度锻炼可提高身体的整体状况和心脏适应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但需注意的适度二字,不要过度锻炼和运动,以免损伤身体,过犹不及。

人生百般滋味,生活需要微笑面对,让我们一起为了健康、快乐的人生,再次打赢这场反围剿战争!



本文转自健康心血管



往期回顾
1
妊娠遇见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和消融,该如何抉择?
2
冠心病治疗可否不放支架?陶凌教授解读REC-CAGEFREE Ⅰ研究 | ESC 2024
3
重磅公布!2023年度中国十大心血管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CHC 2024】
4
曾和松教授:从统一性看PAAD,《2024 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要点速递 | ESC 2024
5
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发布 【CHC2024】
6
马长生教授:聚焦ESC房颤指南更新要点与“AF-CARE”综合管理路径 | ESC 2024
7
超过75岁,他汀评估心血管风险,应常规看肥胖!ESC共识声明 | ESC 2024一级预防用药也有效!中国香港研究
8
别小看了“打呼噜”,它和高血压有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