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最大样本的慢性创面细菌谱及耐药谱分析 | 研究速递

2021-04-30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感染非原创

2021年3月,瑞金医院陆树良主任医师在《FRONTIERS IN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题名为"Distribu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Patter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utaneous Wounds in China.”——中国慢性创面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的研究论文。


创面修复中心陆树良主任医师、唐佳俊副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管皓楠博士研究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慢性创面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过常规干预,不能按生物学规律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完全愈合的创面。导致慢创的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感染,血管性疾病,外伤,烧伤,局部受压及外科手术等。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化问题,慢性皮肤伤口的患者数量正在迅速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微生物污染是创面愈合的一个主要障碍。慢性难愈创面易出现细菌感染并形成细菌生物膜,阻碍抗菌药物杀灭细菌,从而导致创面的迁延不愈。创面的微生物感染,不仅影响创面愈合甚至导致严重的脓毒血症威胁患者生命,同时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感染源。因此,研究慢性难愈创面的细菌分布以及耐药性对于感染的控制及创面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195家医院就诊的815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对其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提示,慢性创面最常见的病因是糖尿病,感染和局部受压。感染性创面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压疮、糖尿病溃疡以及静脉性溃疡。BWAT评分>25分,持续3个月以上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更高;同时,臀部、会阴、足部更易出现多重菌感染。在分离到的600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277株,革兰阴性菌308株,真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16株(19%)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2.0%,对红霉素、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超过60%。


本研究是目前国内最大样本的慢性创面细菌谱及耐药谱分析,对于临床医生在治疗慢创感染时抗生素的选择以及相关慢创抗感染指南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摘要】


背景:本研究拟确定全国范围内慢性创面患者的创面细菌分布以及抗生素敏感模式。


方法:通过对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195家医院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后最终纳入815例慢创患者资料。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和创面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在内的创面局部评估。数据分析使用SPSS26进行。


结果:研究共纳入815例患者[女性290例(35.6%);平均年龄为63岁(50-74]。慢性创面最常见的病因是糖尿病(183,22.5%),感染(178,21.8%)和局部受压(140,17.2%)。其中,521份(63.9%)标本细菌培养呈阳性,其中多重感染70份(13.4%),单菌感染451份(86.6%)。其中,感染性创面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最高(87.6%),其次为压疮(77.1%)、糖尿病溃疡(68.3%)以及静脉性溃疡(67.7%)。我们也发现,BWAT评分>25分,持续3个月以上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更高;BWAT评分>25,臀部、会阴部和足部的创面更容易出现多重感染。在分离到的600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277株(46.2%),革兰阴性菌308株(51.3%),真菌15株(2.5%)。金黄色葡萄球菌(29.2%)、大肠埃希菌(11.5%)、铜绿假单胞菌(11.0%)、奇异变形杆菌(8.0%)和肺炎克雷伯菌(5.8%)为最常见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16株菌具有多药耐药性(MDR)。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2.0%(161/175),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8.3%(102/175),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50.9%(89/175);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8.1%(47/69)、68.1%(47/69)和60.9%(42/69)。革兰阴性菌对替加环素(3.9%)和阿米卡星(3.6%)的耐药率较低。


结论:慢性创面的细菌分布与创面BWAT评分、形成原因、持续时间以及创面部位相关。慢性创面细菌的耐药性需要受到关注,抗生素应用应该受到更严格的管理。本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在治疗慢性难愈创面中抗生素的应用。   


文章首发自瑞金医院图书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