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ESMO 2024|庞青松教授:艾托组合抗体联合根治性放化疗治疗ESCC,PFS达14个月

2024-09-20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2024年9月13日至17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会议之一,ESMO年会汇聚了世界各地的肿瘤学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共同分享和探讨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在这场国际肿瘤学界的会议中,由我国研究者带来的“中国之声”愈发响亮,他们带来的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也为全球肿瘤治疗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其中,在中国的特色高发癌种食管癌治疗领域,由我国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庞青松教授团队开展的“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以下简称“艾托组合抗体”)联合根治性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ESCC)的开放标签Ⅱ期临床研究”,以壁报的形式公布。作为全球较早探索PD-1和CTLA-4的组合抗体联合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之一,该研究表明,艾托组合抗体联合根治性放化疗一线治疗无法手术的ESCC患者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极有潜力的抗肿瘤效果,为食管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此,本报特邀研究者庞青松教授进行深入专访,分享其对该研究结果和意义的解读,以及他对本次ESMO大会上食管癌治疗领域热点话题的见解。




专家简介




庞青松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博士 ,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胸部治疗组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第十届放疗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放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食管癌学组 组长

第二届CSCO放疗专委会常委

第一、第二届CSCO纵隔专委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天津医学会放疗专委会常委

天津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天津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委

中华放射肿瘤杂志编委,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编委,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通讯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等杂志审稿人


video
01
中国特色,中国智慧,艾托组合抗体联合放化疗为ESCC患者带来显著获益



食管癌是中国的特色癌种之一,在我国,食管癌每年的新发人数占全球一半以上,这使得中国在食管癌研究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庞青松教授谈道,目前,在食管癌的治疗方面,中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免疫治疗领域。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中国在食管癌的治疗,包括晚期和围手术期治疗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本届ESMO大会上,中国研究者们展示了多项备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庞青松教授团队带来了一项艾帕洛利托沃瑞利单抗联合根治性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开放标签Ⅱ期临床研究,主要探索了PD-1和CTLA-4组合抗体联合根治性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庞青松教授介绍,这项研究是全球范围内首个CTLA-4和PD-1组合抗体联合根治性放化疗用于ESCC治疗的Ⅱ期临床研究。此前,尽管有韩国学者已经在食管癌领域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但并非针对局部晚期根治性放化疗患者的一线治疗。


研究采用单臂、开放标签设计,自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共入组了39例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主要治疗阶段包括两个周期的治疗,每个周期中患者接受艾托组合抗体(5mg/kg,每3周一次〔Q3W)、紫杉醇(135mg/m2,d1,Q3W)、顺铂(25 mg/m2,d1-3,Q3W)和同步放射治疗(50.4 Gy/28 次)的治疗。完成同步放化疗(CCRT)后,患者继续接受艾托组合抗体(5 mg/kg,每3周一次)维持治疗最多一年。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截至2024年4月22日,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12.2个月(95%CI,10.9-13.6);中PFS为13.99个月(95%CI为 11.93-未达NR);中 OS 尚未成熟;患者12个月的PFS率和OS率分别为62.1%和86.2%。PD-L1阳性肿瘤患者(TPS≥5%:41.0%;CPS≥10:56.4%)PFS明显长于PD-L1阴性肿瘤患者(P=0.03;P=0.014)。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淋巴细胞计数减少(79.5%)、白细胞计数减少(46.2%)、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38.5%)。


庞青松教授指出,该研究达到了团队预期的结果,不仅观察到了良好的疗效,在密切关注下安全性可控,并致力于筛选出真正能从艾托组合抗体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在疗效方面,中PFS达到了14个月,显示出了相较于标准传统放化疗的PFS数据的优势。从安全性的角度看,目前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众所周知,同步放化疗的治疗强度非常大,再同时应用CTLA-4和PD-1组合抗体治疗,研究中主要的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这主要与放化疗本身的治疗强度相关。此外,部分患者出现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但没有出现5级不良事件。因此,从整体上,艾托组合抗体联合根治性放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庞青松教授认为艾组合抗体在食管癌联合放化疗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艾托组合抗体联合根治性放化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索。此外,研究进行了肿瘤标志物方面的检测筛查,相信后续的相关研究能够帮助临床筛选出在组合抗体治疗中能够更多获益的优势人群,这也将是庞青松教授团队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02
患者筛选,时机选择,基于患者特点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在食管癌治疗领域,庞青松教授特别强调了PD-1/PD-L1和CTLA-4作为靶点的重要性。在其团队开展的Ⅱ期临床研究中,他们对PD-L1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细致的检测,包括TPS和CPS的评估,并探究了这些指标与联合治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的初步结果揭示,CPS值较高(大于等于10)的PD-L1阳性肿瘤患者群体相较于PD-L1阴性肿瘤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期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表明他们可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展望未来,庞教授认为食管癌治疗的一个关键方向是精准筛选出能够从特定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群体。目前的治疗模式是在放疗的基础上增加化疗,随后在放化疗的基础上引入单药免疫治疗,进一步探索组合抗体治疗的可能性。这些探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庞教授也指出,未来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增加治疗手段上,而应在明确了理论基础和获益人群后,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治疗减法。这意味着,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可能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某些患者可能仅需放疗,而另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放化疗联合PD-1治疗,或放化疗后联合组合抗体治疗。


治疗时机的选择也是庞教授认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治性放化疗阶段引入免疫治疗,这一策略的优势在于治疗周期较短,且患者处于较为原始的免疫状态,免疫功能较为健全。因此,多数Ⅲ期研究选择在同步放化疗阶段加入免疫治疗。未来,可能会探索在诱导性化疗加免疫治疗,以及根治性化疗后的巩固治疗阶段,根据不同患者群体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时机。


对于艾组合抗体在食管癌治疗领域的其他应用前景,以及其在其他癌种中的潜在应用,庞教授表达了乐观的态度。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艾托组合抗体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未来可能会考虑将治疗前移,例如在可手术的食管癌患者中,围绕围术期治疗开展新辅助放化疗联合组合抗体治疗。此外,对于病理学上与食管鳞癌相似的其他肿瘤,如肺鳞癌、宫颈鳞癌等,组合抗体治疗也可能展现出良好的疗效。这些探索将为食管癌及其他癌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03
小结



作为全球首个探索PD-1和CTLA-4组合抗体联合根治性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治疗中的应用,庞青松教授团队在本届ESMO大会上展现的研究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在食管癌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为全球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研究的初步成果,展示了艾组合抗体在提高PFS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PD-L1高表达的患者群体中。展望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艾托组合抗体的应用有望从晚期食管癌患者扩展至更广泛的治疗阶段,包括围手术期治疗,为食管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