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韩卫东教授丨漫谈EGFR-TKI排兵布阵策略,纵览肺癌靶向治疗未来趋势

2020-12-10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5%。其中一部分患者携带靶向治疗的驱动基因突变。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现在已经开发至第三代,并通过一系列研究改写了EGFR阳性NSCLC的诊疗指南。


随着EGFR-TKI类药物的不断涌现,临床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在不同药物间排兵布阵,合理选择?如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最佳用药方案?如何制定联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种种问题都需要临床做更多探索与思考。


近日,本刊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韩卫东教授接受专访,就以上问题发表独到看法。


微信截图_20201210105245.png

韩卫东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基金委肿瘤处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老年肿瘤分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委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Journal of Bio-X Research编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人工智能肿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论坛报:EGFR突变阳性在NSCLC患者中占据较大比例,对于该类患者,目前可选择的TKI类靶向药物较多,请您谈谈,临床上该如何排兵布阵,在不同药物中进行选择?


韩卫东教授:传统意义上讲,肺癌的EGFR突变分为经典突变和非经典突变,经典突变包括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和21外显子L858R基因突变,在EGFR突变中占据较大比例。对于经典突变的治疗,第一代、二代、三代TKI类药物均是可选择的方案。至于如何在不同代TKI之间排兵布阵,优化选择,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临床医生需要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价格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从疗效来看,目前第三代TKI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最为出色,但此种方案可能存在进展后无药可用的不利局面。先用第一代TKI,再根据耐药情况选择其他药物也是较常用的策略,比如为应对经典的T790M突变导致的耐药,以一代TKI序贯三代TKI治疗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从安全性来看,不同代TKI之间存在差异。一代TKI的皮疹、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二代TKI也会有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但只要患者可以耐受,则也值得推荐,尤其对于某些亚组患者,如L858R突变患者,二代TKI达可替尼具有优势。三代TKI存在心脏毒性,对于心脏功能不佳患者需要谨慎应用。


从经济因素来看,如果患者经济情况不好,则可优先考虑纳入医保的药物,后续如果有机会再应用二代/三代TKI。如果患者经济条件较好,则可以根据患者基因突变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非经典突变患者,比如20外显子突变或者复合突变患者,二代TKI的循证证据较多。临床可以根据具体的突变位点,再结合以上所说的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论坛报:联合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热门策略,对于EGFR突变NSCLC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哪些?您对于此类联合治疗的前景/优势如何看待


韩卫东教授:目前,对于EGFR突变NSCLC的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较多,包括TKI联合化疗药物(T+C)、TK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A+T)、TKI联合放疗等等。


T+C方案目前有两项研究取得了总生存期(OS)的阳性结果。从临床经验来看,对于同时存在多种突变的患者,若肿瘤负荷较大,耐受性较好,则会更倾向于先以T+C模式进行治疗,具体的化疗方案参照肺腺癌/肺鳞癌的治疗,TKI的选择则依照上文所述进行综合考虑。


A+T方案目前也取得了较多进展。由吴一龙教授牵头的ARTEMIS(CTONG 1509)研究结果显示,A+T方案可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从11.3个月提升至18个月,OS数据目前尚不成熟。在已公布的日本学者开展的研究中,其OS数据虽有数值上的提升,但并未取得阳性结果。在临床中,如果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对化疗耐受较差,且存在复合突变,A+T方案值得考虑。


综合目前证据及临床经验来看,对于耐受性好、肿瘤负荷大的患者,联合治疗的模式前景广阔。当然,还是要根据基因突变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比如对于单纯19外显子突变患者,单药TKI治疗更具有优势。


论坛报:二代TKI达可替尼于2019年在中国上市,为EGFR突变NSCLC患者增加了新的选择。您能否分享对于该药的临床应用体会?该药对于哪些患者更具有选择优势?


韩卫东教授:达可替尼作为经典的第二代EGFR-TKI,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确切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ARCHER 1050研究,该研究是以达可替尼与第一代EGFR-TKI头对头比较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最终在OS和PFS两大数据上均取得了显著获益,尤其对于L858R突变患者的获益更为明显。基于该研究结果,达可替尼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号外显子L858R 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2020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也将其新增作为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在关注其显著疗效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达可替尼的不良反应。鉴于其乏力、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在应用时可减量应用。研究表明,减量并不会带来疗效的降低。


论坛报:纵览当下,展望未来,您认为肺癌靶向药物未来有哪些难点亟待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韩卫东教授:从大的视角来看,肺癌靶向治疗未来肯定还要继续寻找更多驱动基因,并据此研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单就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克服耐药性。目前一到三代TKI均有耐药情况,T790M突变是一代TKI的主要获得性耐药机制,该突变会改变空间构像,影响药物和靶点蛋白之间的结合。新型TKI能够克服空间位阻,从而克服耐药。据悉,目前第四代EGFR-TKI已在研究当中,期待这一方向能够早日取得新的突破。


除了研发新药,如何克服不同靶向药物联合所带来的新的安全性问题,也是目前比较棘手的难题,有待于研究者进行更多探索。


此外,靶向治疗进展后能否再给予免疫治疗,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如果能够从耐药患者中筛选出免疫治疗敏感人群,使得此类患者再受益于免疫治疗所带来的生存获益,这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目前来看,联合治疗方案最有前景。


临床中常有患者发问,“耐药后,我该怎么办?”个人认为,这一问题的答案也是肺癌靶向治疗的未来探索方向。一方面不断开发新的靶向药物,一方面改进现有治疗方案,将靶向药物与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进行联合。相信在领域内同道的不断努力下,未来能够对患者的这一问题给出多个不同的出色的答案。



编辑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戈闯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