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5%。其中一部分患者携带可靶向治疗的驱动基因突变。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现在已经开发至第三代,并通过一系列研究改写了EGFR阳性NSCLC的诊疗指南。
随着EGFR-TKI类药物的不断涌现,临床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在不同药物间排兵布阵,合理选择?如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最佳用药方案?如何制定联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种种问题都需要临床做更多探索与思考。
近日,本刊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韩卫东教授接受专访,就以上问题发表独到看法。
韩卫东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基金委肿瘤处流动编制项目主任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老年肿瘤分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委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Journal of Bio-X Research编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人工智能肿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韩卫东教授:传统意义上讲,肺癌的EGFR突变分为经典突变和非经典突变,经典突变包括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和21外显子L858R基因突变,在EGFR突变中占据较大比例。对于经典突变的治疗,第一代、二代、三代TKI类药物均是可选择的方案。至于如何在不同代TKI之间排兵布阵,优化选择,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临床医生需要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价格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从疗效来看,目前第三代TKI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最为出色,但此种方案可能存在进展后无药可用的不利局面。先用第一代TKI,再根据耐药情况选择其他药物也是较常用的策略,比如为应对经典的T790M突变导致的耐药,以一代TKI序贯三代TKI治疗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从安全性来看,不同代TKI之间存在差异。一代TKI的皮疹、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二代TKI也会有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但只要患者可以耐受,则也值得推荐,尤其对于某些亚组患者,如L858R突变患者,二代TKI达可替尼具有优势。三代TKI存在心脏毒性,对于心脏功能不佳患者需要谨慎应用。
从经济因素来看,如果患者经济情况不好,则可优先考虑纳入医保的药物,后续如果有机会再应用二代/三代TKI。如果患者经济条件较好,则可以根据患者基因突变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非经典突变患者,比如20外显子突变或者复合突变患者,二代TKI的循证证据较多。临床可以根据具体的突变位点,再结合以上所说的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韩卫东教授:目前,对于EGFR突变NSCLC的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较多,包括TKI联合化疗药物(T+C)、TK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A+T)、TKI联合放疗等等。
T+C方案目前有两项研究取得了总生存期(OS)的阳性结果。从临床经验来看,对于同时存在多种突变的患者,若肿瘤负荷较大,耐受性较好,则会更倾向于先以T+C模式进行治疗,具体的化疗方案参照肺腺癌/肺鳞癌的治疗,TKI的选择则依照上文所述进行综合考虑。
A+T方案目前也取得了较多进展。由吴一龙教授牵头的ARTEMIS(CTONG 1509)研究结果显示,A+T方案可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从11.3个月提升至18个月,OS数据目前尚不成熟。在已公布的日本学者开展的研究中,其OS数据虽有数值上的提升,但并未取得阳性结果。在临床中,如果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对化疗耐受较差,且存在复合突变,A+T方案值得考虑。
综合目前证据及临床经验来看,对于耐受性好、肿瘤负荷大的患者,联合治疗的模式前景广阔。当然,还是要根据基因突变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比如对于单纯19外显子突变患者,单药TKI治疗更具有优势。
韩卫东教授:达可替尼作为经典的第二代EGFR-TKI,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确切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ARCHER 1050研究,该研究是以达可替尼与第一代EGFR-TKI头对头比较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最终在OS和PFS两大数据上均取得了显著获益,尤其对于L858R突变患者的获益更为明显。基于该研究结果,达可替尼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号外显子L858R 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2020版《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也将其新增作为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在关注其显著疗效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达可替尼的不良反应。鉴于其乏力、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在应用时可减量应用。研究表明,减量并不会带来疗效的降低。
韩卫东教授:从大的视角来看,肺癌靶向治疗未来肯定还要继续寻找更多驱动基因,并据此研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单就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克服耐药性。目前一到三代TKI均有耐药情况,T790M突变是一代TKI的主要获得性耐药机制,该突变会改变空间构像,影响药物和靶点蛋白之间的结合。新型TKI能够克服空间位阻,从而克服耐药。据悉,目前第四代EGFR-TKI已在研究当中,期待这一方向能够早日取得新的突破。
除了研发新药,如何克服不同靶向药物联合所带来的新的安全性问题,也是目前比较棘手的难题,有待于研究者进行更多探索。
此外,靶向治疗进展后能否再给予免疫治疗,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如果能够从耐药患者中筛选出免疫治疗敏感人群,使得此类患者再受益于免疫治疗所带来的生存获益,这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目前来看,联合治疗方案最有前景。
临床中常有患者发问,“耐药后,我该怎么办?”个人认为,这一问题的答案也是肺癌靶向治疗的未来探索方向。一方面不断开发新的靶向药物,一方面改进现有治疗方案,将靶向药物与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进行联合。相信在领域内同道的不断努力下,未来能够对患者的这一问题给出多个不同的出色的答案。
编辑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戈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