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药物治疗、手术、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随着精准治疗理念的推广和深入,个体化、精准化日益成为各类肿瘤治疗手段的发展目标。以放疗为例,在影像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下,直线加速器的影像支持系统从EPID、CBCT、CT、kV级X线、三维超声发展到磁共振图像引导,这使得图像引导放疗(IGRT)迈入了更精准、更安全、获益患者更多的时代。
在8月10日举办的第16届北京医学影像发展论坛·放疗专题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放疗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磁共振加速器(MR-Linac)这一新兴放疗设备,交流其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分享各中心的使用经验与标准化治疗流程,吸引了与会者的热烈关注。
MR-Linac作为最新一代精准自适应放疗设备,将物理上“水火不容”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线性加速器进行等中心融合,
不仅能在放疗过程中提供高分辨率的实时影像,引导治疗,并且可以在线调整治疗计划和实时追踪肿瘤,优化放射剂量的分布,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精度和效果,真正实现肿瘤治疗的“看得清、打得准、打得狠”。此外,MR-Linac对各部位肿瘤,特别是软组织肿瘤有独特优势,例如中枢神经系统、乳腺、肝脏、胰腺、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因此,自2018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出时,MR-Linac便受到了放疗界的广泛瞩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马骏教授介绍,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山东省肿瘤医院等在内的5家肿瘤中心,共同参与了MR-Linac在中国患者群体中的临床试验,“经过各中心的通力合作,2020年顺利完成临床试验工作,随即我院也成为国内首批磁共振加速器用户。在开展临床治疗的这3年中,我院在头颈部肿瘤、纵隔肿瘤、盆腔肿瘤等全身各部位的肿瘤都开展了磁共振引导的自适应放疗,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院也进一步探索新的放射治疗方案和新的临床适应证,例如开展更高剂量、低分次的立体定向自适应放疗,使用磁共振加速器开展对心脏肉瘤治疗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高度肯定了MR-Linac的临床和科研价值,“这一创新性的自适应放疗设备,不仅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精准度与疗效的提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科研和教学平台,激发了肿瘤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知识传播。”据于院士介绍,自2021年3月山东省肿瘤医院使用MR-Linac正式治疗首例患者以来,目前日均治疗患者已达40多个,累计治疗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一;针对MR-Linac在不同患者应用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已相继发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院长李晔雄教授指出,MR-Linac的问世对于肿瘤放疗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更好地推广应用是当前临床医生所要面临的挑战。“每一项新技术出来,首先是对这个设备的认知,它的适应证是什么,怎样做好技术规范,刚开始可能都有一些应用上的困难。”李教授认为,任何新技术在推进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可能都会面临三个层面的难题,一是人们观念认知的转变,二是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三是技术本身需要不断完善。因此,为帮助MR-Linac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规范应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已在着手制定MR-Linac质控指南,未来将面向放疗医师、物理师、技师等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储备专业人才。
撰文:黄蕾蕾(中国医学论坛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