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4师说·感染药师沙龙江苏站圆满召开
2024年11月14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的"师说-感染药师沙龙"项目在江苏省南京市顺利召开。作为感染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本次会议汇聚全国临床药学、感染等多学科专家,通过前沿学术报告、多学科诊疗案例解析及规范化用药路径研讨等形式,为促进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构建科学抗感染防线提供新思路。
会议致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南京鼓楼医院李俐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吴德芹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南京鼓楼医院李俐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吕冬梅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持。
会议伊始,李俐教授发表开场致辞。在致辞中,李俐教授表示, 此次沙龙聚焦于感染药师的专业发展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和交流,提升我们对这一领域复杂性的理解。抗菌药物管理不仅是医疗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应对全球耐药性危机的关键策略。借助这次宝贵的机会,我们将共同探讨前沿理念,分享实践经验,以期推动抗菌药物管理的进步,为构建更加健康的世界贡献力量。
主题授课
杨帆教授-《抗菌药物管理:专业应该做什么》
抗菌药物管理在现代医疗中至关重要,需专业团队与行政力量协同推进。通过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优化医院药品目录及规范皮试操作等措施,确保合理用药并遏制耐药性发展。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包括感染科、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和感控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以一例复杂病例为例,展示了精准的微生物检测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如何有效控制感染,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此外,提倡持续教育与培训,提升专业人员能力,并积极与管理部门沟通,争取更多支持。这一切努力旨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最终实现改善医疗质量和保障公众健康的目标。
刘文静教授-《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在当前医疗背景下,优化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跨学科合作,结合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病学及药理学的专业知识,能够指导精准治疗策略的选择,不仅有效控制感染,还能减少耐药菌的产生。研究表明,CTX-M型ESBL在我国尤为常见,对常用抗生素具有高度抗性。针对此现象,细致评估患者危险因素,并根据严重程度和感染源进行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阿他培南作为一线药物,在轻中度社区获得性感染治疗中表现出色,其高敏感性和良好的安全性为复杂感染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此外,持续开展医护人员教育与培训,提高抗菌药物管理意识,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这一切努力共同致力于提高患者护理标准,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适宜的治疗,从而促进公众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施毅教授-《抗菌药物新形势下如何应用PKPD原理合理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在全球细菌耐药性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医疗界关注的核心议题。通过运用PK/PD原理指导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精准使用,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有效遏制耐药菌的扩散。特别强调了根据感染类型、病原体特性及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例如,在处理由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时,优先选用阿他培南等针对性强、安全性高的药物,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并缩短疗程。此外,强化多学科协作和持续医学教育,对于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优化临床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策略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科学用药的理念,对改善公共健康质量意义深远。
梁培教授-《一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病例讨论》
在重症监护环境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真菌感染情况,尤其是对重症患者而言,依据PK/PD原则优化给药方案显得尤为关键。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剂量,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例如,在处理毛霉和曲霉感染时,采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艾沙康唑的强化疗法,不仅有效控制了病情,还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与肝肾指标。此外,针对特殊生命支持条件下的药物调整策略,如CRRT或ECMO期间的剂量修正,进一步体现了个性化医疗的重要性。这些实践强调了跨学科协作、精准医学及持续教育在提升重症患者管理质量中的核心作用,为优化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思维碰撞
主题授课后,云筠筠教授、管静教授、董丹江教授、何宏亮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强调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多药耐药菌感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建立跨学科团队,整合感染科、药学、微生物学及院感控制等多方面的专业力量,可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不仅要依据最新的药敏试验结果,还需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确保药物的精准应用。同时,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科学优化,淘汰疗效不佳或易导致耐药性的品种,引入更具针对性的新药,以提升治疗效果。此外,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合理用药的认识,以及借助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加速病原体鉴定,都是应对当前挑战的有效策略。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物和技术的应用,跨学科协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复杂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彰显现代医学在保障患者健康方面的不懈追求与进步。
主题授课后,赵剑锋教授、王文静教授、张群教授、孙文逵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他们表示,在处理复杂真菌感染,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时,多学科协作和精准治疗的重要性。面对日益复杂的病原体和耐药性挑战,临床医生与药学专家的合作显得尤为关键。通过综合运用最新的诊断技术和药敏试验结果,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识别病原体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特别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此外,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能够显著提高病原体鉴定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强化对患者的全面支持治疗,包括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也是成功管理复杂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全方位的治疗策略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改善了预后,体现了现代医学在应对复杂感染性疾病中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尊重与保护。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物和技术的应用,跨学科协作将进一步深化,共同推动医疗水平的提升。
结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会议进入尾声。期待随着项目的继续开展,增加更多交流与合作机会,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贡献更多力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