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发病率持续攀升、临床诊疗陷入无药可用困境的当下,2025年8月24日,由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主办的“领航前线,直击耐药——耐药菌感染多学科诊疗学术论坛”在北京泛太平洋酒店召开。本次会议汇聚国内感染病学、微生物学、临床药学、血液肿瘤学等多学科权威专家,聚焦CRE感染难点、创新药物及特殊人群管理,助力系统性提升我国耐药菌感染多学科协同防治水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沈宁教授在开场时指出,CRE 已成为重症医学科及耐药高发病房的“顽固敌人”,传统治疗药物存在明显局限:多黏菌素类药物虽对部分CRE有效,但具有一定的肾毒性风险,肺部穿透力不足,静脉给药时肺部PK/PD 达标率低;更关键的是,临床对CRE酶型的检测率不足,多数时候仅能依托流行病学数据选择药物,而重症患者、血液肿瘤患者病情危急,根本无“试错”机会,致使CRE感染诊疗陷入“选择少、预后差” 的困境。氨曲南-阿维巴坦覆盖各类CRE酶型,有望让重症患者、特殊高危人群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治疗,为临床破解耐药困境注入新动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姜利教授指出,本次论坛特邀多学科权威讲者深入解读前沿进展,打通“新药研发-临床应用- 患者获益”的完整通路,优化CRE感染诊疗,尤其是血液肿瘤等免疫低下高危人群的精准防治。
中日友好医院陈玥教授:
氨曲南-阿维巴坦为CRE感染治疗带来新突破
2005至2024年间,临床常见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两种核心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飙升6.5倍和7.1倍。更关键的是,不同类型的耐药菌株产酶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主要产KPC酶,而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碳青霉烯类耐药阴沟肠杆菌(CR-ECL)则以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为主。产MBL的CRE感染危害极大,会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和升高死亡率。
临床常用药物如“三剑客”(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类、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均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如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产金属酶的CRE完全无效;多黏菌素类虽对部分CRE有活性,但具有一定的肾毒性风险,用药期间需频繁监测肾功能;替加环素由于血药浓度低、肺部组织穿透力不足,在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常难以达到理想疗效,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氨曲南抗MBL稳定、阿维巴坦广谱抑制A/C/D类β-内酰胺酶”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CRE的全酶型覆盖(图1),尤其对传统药物束手无策的产MBL CRE,展现出可靠的抗菌活性。在首剂负荷剂量的给药方案下,首次给药即可实现 96.7% 的联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目标达成率(PTA),真正兼顾了疗效与安全性。
图1:氨曲南-阿维巴坦对CRE 全酶型覆盖
此前临床中曾尝试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 氨曲南”DIY 方案存在药物浓度把控欠佳、易增加耐药风险和毒性反应等隐患,而氨曲南-阿维巴坦作为经过严格临床试验验证的标准化复方制剂,不仅疗效更有保障,还能通过精准给药降低医疗成本、遏制耐药菌扩散,为CRE感染治疗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最优解。
中日友好医院贺航咏教授:CRE新药研究解读
REJUVENATE研究奠定了氨曲南-阿维巴坦开发基石,其给药方案能优化氨曲南与阿维巴坦的PK/PD,平均药物暴露水平与患者预期PTA>90%一致,而且氨曲南阿维巴坦的总体安全性与已知单药治疗的安全性特征一致,为Ⅲ期试验给药方案指明方向。
目前氨曲南-阿维巴坦已公布了两项3期临床研究结果,在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包括产MBL菌)引起的复杂性腹腔感染和医院获得性肺炎中,REVISIT试验组微生物应答率76%。ASSEMBLE研究表明,氨曲南/阿维巴坦±甲硝唑治疗产金属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cIAI、HAP/VAP、复杂尿路感染(cUITI)或血流感染(BSI)患者,治愈访视(TOC)时的临床治愈率为41.7%,高于对照组接受最佳可用治疗(BAT)治疗的患者(临床治愈率0%),28天全因死亡率明显低于BAT治疗组(8.3% vs. 33.3%)(图2)权威指南共识等推荐可以作为治疗CRE感染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图2 ASSEMBLE研究结果
同时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氨曲南阿维巴坦给药⽅案可同步优化氨曲南与阿维巴坦的PK/PD,稳态时大多数肾功能分组患者联合PTA>90%(终末期肾病患者,包括接受⾎液透析的患者,联合PTA达89.1%)。
学术讨论环节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谷丽教授、北京陆道培医院的张睢扬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潘文森教授、唐山中心医院的李君蕊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庞爱明教授以及北京陆道培医院的赵艳丽教授等专家,围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一是相比其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曲南-阿维巴坦在CRE全酶型覆盖特点具有独特临床价值;二是当前CRE治疗中仍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特殊感染部位的药物选择、耐药菌监测体系优化等,为CRE诊疗策略的完善提供了多元视角。
姜尔烈教授致辞时指出血液肿瘤患者是CRE 感染的高危人群,CRE 感染已成为制约血液肿瘤患者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航天中心医院王静波教授强调当前血液学科在 CRE感染防治中面临“筛查不及时、经验性治疗把握难、新药应用场景待明确”等特殊挑战,亟需通过多学科交流明确规范,为血液肿瘤患者制定更精准的CRE感染防治策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闫晨华教授:
血液肿瘤患者CRE感染的诊治与防控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因疾病本身及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免疫功能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且肠道黏膜屏障易受损、免疫重建延迟,患者更易受 CRE 侵袭,预防和治疗难度陡增。对于CRE定植筛查阳性且发热的患者,尽早启动经验性抗CRE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图3),但必须严格限定适用人群,临床需结合患者感染风险、病情进展速度精准判断,既要抓住治疗窗口期,又要避免抗生素滥用,为后续精准治疗筑牢基础。
图3:CRE 定植筛查阳性患者早期抗菌治疗获益
在药物选择方面,需综合感染部位(如血流、肺部感染差异)、CRE 耐药表型(不同酶型对药物敏感性不同)、药敏结果,更要关注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特点,其中氨曲南-阿维巴坦(ATM-AVI)的抗菌谱覆盖 KPC 酶、OXA48酶、金属酶及KPC突变体,能适配血液肿瘤患者复杂感染场景,可作为临床 “优选方案”。为高感染风险人群筑牢防线。
学术讨论环节
姜尔烈教授、庞爱明教授、王静波教授、赵艳丽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昱教授参加,围绕血液肿瘤患者CRE耐药的独特形势与机制、CRE定植筛查与启动氨曲南- 阿维巴坦治疗的时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用药考量、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剂量调整等问题充分交流,就高风险患者优先使用氨曲南-阿维巴坦进行经验性治疗、结合药敏结果与患者个体情况动态调整方案等关键策略达成共识。
姜尔烈教授与王静波教授在总结时指出,此次学术分享有利于推动血液科抗感染治疗向“精准化、高效化” 迈进,未来需进一步加强血液学科与感染学科、临床药学等学科的协同,逐步开展氨曲南-阿维巴坦在特殊治疗阶段(如造血干细胞移植期)的临床研究,积累更多循证证据;同时完善血液肿瘤患者 CRE 感染的长期监测体系,为后续诊疗方案优化与创新提供支撑。
本次论坛是抗感染领域多学科协同攻关的一次生动实践,既全面剖析了CRE感染的严峻形势与诊疗难点,又充分讨论了氨曲南-阿维巴坦等新药的临床价值,更明确了多学科协作在耐药菌防治中的重要地位。未来,随着学术探索的深入、诊疗方案的优化与多学科协作的深化,我国必将在耐药菌感染防治中突破更多瓶颈,让“天下无耐药之困,临床有精准之治” 的愿景逐步照进现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