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人体的60%~70%由水分组成,其在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体温、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类在不喝水的情况下仅能生存3天左右,喝水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研究人员发现,喝对水,堪称一味良药。一份研究通过分析18项随机临床试验的数据后发现,以不同方式增加饮水量,能降低多种疾病的风险。
三餐前补水减体重
水对超重、肥胖患者控制体重有很大促进作用。
研究中,补水组的肥胖参与者在每次饭前30分钟摄入500 ml水,按一日三餐算,相当于一天喝1500ml水。坚持12周至12个月后,与不在餐前饮水的超重、肥胖成人相比,体重减轻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减轻幅度分别约为100%、87%和44%)。
不过,另有一项纳入38名参与者的研究表明,饮水时机不放在餐前时,未发现多饮水与体重的关联。这可能和餐前饮水增强饱腹感、减少膳食摄入总量、代替高热量饮料等因素有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表示,“喝饱了就吃不下”是加速减重的主要原因。餐前适量喝水可在短时间内扩充胃体,增强饱腹感,从而削减后续正餐摄入的食物量,以及代替高热量饮料等。
三餐前喝水
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血糖
在一项研究中,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要在每天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1L水,具体操作是早餐前喝250ml、午餐前喝500ml、晚餐前喝250ml。
8周后,这些患者的空腹血糖比不补水的患者降低了17.6%,同时,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称“坏胆固醇”)水平等均有下降。
另一个发现是,即使做到了每日多喝1L水,但不是饭前喝的人,并没有降糖效果。
研究人员表示,一方面,多喝水可增加血浆体积,从而稀释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另一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也离不开维持健康体重,饭前饮水可减少食物摄入、减轻体重,达到降糖的效果。
勤喝多排,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临床中,加大饮水量是尿路感染患者预防反复发作的生活处方之一。
一项对140名患有复发性尿路感染,且每日饮水量较少女性进行的研究分析发现,只要每天多喝1.5L水,不必在意饭前饭后,也不必固定饮水时间,感染的发作次数即可降低。
加大液体的摄入量可通过多种机制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增加尿液生成,稀释尿液中细菌浓度,降低感染力;
促进排尿,从而对尿道进行自然冲洗,将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冲刷干净;频繁、大量排尿的冲刷力,可避免细菌附着在尿路上皮细胞上,减少感染的机会。
每天多喝水降低肾结石风险
尿液中的盐浓度高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多喝水可增加尿量、稀释浓度,防止钙盐、磷酸盐因过饱和析出结晶,从而减少结石形成。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25至50岁的健康成年人如果在每天原有饮水量的基础上多喝2L水,可降低肾结石的形成风险。
另一项追踪调查5年的研究则发现,即使是已患特发性钙肾结石的患者,当通过饮水干预使其每日尿量达到2L时,结石复发率可降低一半。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建议,已患泌尿系统结石的人需增加水摄入量,至少达到每天2.5L的尿量。
健康喝水记住这5点
■喝水要适量
多喝水虽是一味良药,也需科学有度,不建议“强行灌水”,以免得不偿失。对于健康人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男性每天喝足1.7L水、女性达到1.5L。活动量大、周边环境高温干燥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但不建议超过3L/天。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摄入的水分是否适量呢?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小便的频次是个可供参考的指标。多数人每天小便6~7次,但如果你自己不觉得困扰的话,4~10次也属正常。
■别等口渴再喝
不能靠渴不渴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当我们口渴时,身体内的水分丢失已有1%~2%。当水分丢失2%~4%时,机体在感到口渴的同时,已处于脱水状态,尿少、颜色呈现深黄色,这时工作和认知能力会有所降低。
■饮用温水最佳
对于一般人而言,饮用35℃~40℃的水最为适宜,与人体内的温度相接近,让胃肠道更舒适。怕冷人群可以选择饮用温度稍高的水,但最好不高于50℃。
■小口慢喝
建议的饮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把每天饮水总量分配在一天中喝,每次200ml左右。平时没事时喝一点,吃饭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喝点水。
■别用饮料代替
很多人喝白开水总觉得“没有味道”,喜欢用喝饮料代替喝水。但过量喝含糖饮料易导致肥胖,进而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还不利于牙齿健康。
来源:今日循环综合自央视新闻、科普中国、生命时报、健康时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