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如何应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及患者丨心衰诊疗

2023-12-01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4比1.jpg

点击上图,查看更多专题内容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黄兴福 彭健 许顶立


上期问题答案


1.在HFrEF患者治疗,ARNI的靶剂量是多少?

答:200 mg,2次/d。

2. 对于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衰患者,经过最佳药物治疗,仍然LVEF<35%,优先考虑哪种心脏植入装置?

答:CRT-D:具有心脏转复除颤功能的CRT。




Day 10: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如何应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及患者管理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是慢性心力衰竭重要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具有显著作用。本文将重点讲述CEID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患者管理。


近年来,尽管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仍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治疗心衰的CIED包括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无论是各种CIED本身的升级换代,还是针对心衰的疗效证据方面,近年来该领域都有很多的进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植入术后患者的管理也受到极大重视。


三类CIED的适应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 CRT用于伴QRS波增宽(QRS时限≥150 ms),尤其是在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衰患者中已有30多年的历史。大量研究已证实,CRT不仅能提高有适应证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CRT治疗的I类适应证:

(1)窦性心律,QRS时限>150 ms,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A);

(2)需要高比例(>40%)心室起搏的HFrEF患者(I,A);

(3)窦性心律,QRS时限130-149ms,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B)。


  • 传导系统起搏(CSP)作为生理性起搏热点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包括希氏束起搏(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其相比传统的双心室起搏能恢复正常的左右心室的激动顺序,获得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


2021年发布的《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中对慢性心衰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行希浦系统起搏治疗适应证:

(1)符合CRT适应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左室导线植入失败的患者;

(2)窦性心律或房颤患者,经标准抗心衰药物优化治疗后,仍然心功能≥Ⅱ级,合并LBBB、QRS时限≥130 ms、LVEF≤35%;

(3)常规双心室起搏后CRT无反应患者。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衰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都有心脏性猝死(SCD)的风险,尤其是LVEF<35%、症状相对轻(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缺血性心肌病及年轻患者。药物治疗虽能降低SCD发生率,但当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时,及时迅速电复律几乎是唯一有效的抢救措施。大量临床研究均已证实ICD可降低缺血性心肌病(多数为心肌梗死后的心衰)患者一级预防的SCD发生率和总死亡率,减少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SCD发生率。


ICD治疗的I类适应证

(1)二级预防

慢性心衰伴低LVEF,曾有心脏停搏、心室颤动或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Ⅰ,A)。

(2)一级预防

①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优化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心肌梗死后至40 d及血运重建至少90 d,预期生存期>1年:LVEF≤35%,NYHA心功能Ⅱ或Ⅲ级(Ⅰ,A);LVEF≤30%,NYHA心功能Ⅰ级,(Ⅰ,A)。

② 非缺血性心衰患者,优化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预期生存期>1年:LVEF≤35%,NYHA心功能Ⅱ或Ⅲ级(Ⅰ,A)。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

CCM用于治疗心衰已有20年的历史,具有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心衰的作用。与药物治疗相比,CCM可以提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综合终点。临床上70%以上的LVEF<35%的心衰患者因QRS波不宽而不适合CRT,而ICD不能改善患者症状,CCM正好可以填补当前CIED治疗心衰适应证方面的空缺。目前普遍认为的CCM适应证:QRS时限<130ms,25%≤LVEF≤45%,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左右。其中,不少患者要与ICD合用。



CIED植入术后心衰患者的管理


(1)心衰患者需要坚持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及基础心脏疾病的干预等。

(2)需要对植入的CIED本身进行系统管理,如个体化调整ICD起搏参数及快速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参数,以减少不必要的心脏起搏和对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误识和误治;CRT患者需要选择最窄起搏QRS波的起搏位点、维持高双心室起搏比例以及窦性心律患者尽量采用合适的心室融合算法等。

(3)利用CIED本身存储或持续监测到的数据,如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颤负荷及房颤时心室率)、心率变化(静息、夜间心率及心率变异性)、活动度和肺水肿(通过测试经胸阻抗)等,后者可通过CIED的主动提醒(震动或鸣响)方式使患者及时就诊。这些数据可通过程控分析仪或远程无线网络获得,由此可改变以往临床上被动处理心衰患者的局面,使心衰的治疗提升到能主动监测病情、主动治疗的“管理”阶段



总结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是慢性心力衰竭重要的治疗方法,对于药物疗效不佳且满足适应证的患者,及早进行CIED植入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同时,对CIED植入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管理也很重要,有利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识别危险情况。


END


互动问题


1.常规双腔起搏器术后患者,标准化药物治疗后,仍然恶化出现心衰,可考虑如何处理?



下期预告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治疗取得了哪些进展



点击下图,返回专题



原创内容,转载须授权








作者简介
FOLLOW US

[黄兴福]
黄兴福(1).png

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心血管介入诊疗项目心律失常的介入导师,左心耳封堵全球带教专家。

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房颤学组委员等社会职务。



[彭健]
彭健(1).png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原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导师和负责人。

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医疗成果奖2项。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欧洲心脏学会及美国心脏节律学会专家成员(FESC、FHRS),国家卫生部心血管执业医师考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通讯编委。



[许顶立]
许顶立2.jpg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大内科主任,二级教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担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心血管急危重症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心血管病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