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血压测量包括诊室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以及24h动态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监测
诊室血压监测操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测量血压前至少30min内避免喝咖啡、运动、吸烟,排空膀胱,静坐放松至少5min。
②被检者休息和测量血压时,被检者和观察者避免交谈。
③捆绑袖带部位应除去衣物覆盖。
④被检者取坐姿,手臂置于桌上,上臂中点与心脏水平,背靠椅背,双腿不交叉,双脚平放于地板上。
⑤常规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cm、宽12cm);臂围较小者(<24cm),应选择小规格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规格袖带;臂围>42cm者选用圆锥形袖带。袖带气囊长度应覆盖上臂周径的80%。
⑥袖带捆绑在上臂,袖带中部与右心房(胸骨中点)同一水平,袖带下端应位于肘窝上方2~3cm,松紧适宜。
⑦读取测量值并记录平均值:间隔1~2min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并记录。如果SBP或DBP两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并记录。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应注意以下几点: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后2周内,禁止内瘘侧上臂测量血压;
2周后可以在内瘘侧上臂测量血压(建议尽量避免),但禁止长时间捆绑袖带;
当患者双上肢均无法进行血压测量时,可以测定下肢血压;
对患者诊室血压进行评估时,每位患者必须分别记录至少6次透析前及透析后的血压(超过2周),取平均值作为诊室血压。
但是,诊室测量血压难以准确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血压,因此建议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的适用情况
识别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或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以及难治性高血压。
评估长期降压疗效和长时血压变异,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
有助于增强患者健康参与意识,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降压达标率。
家庭血压监测建议使用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腕式血压计对于在寒冷地区或脱衣服不方便者使用较方便,但不同血压计之间的放置方法差别较大,如果选用腕式血压计,需要严格按照血压计的使用说明进行血压测量。不推荐手指血压计。血压计在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校准,至少每年1次。在使用电子血压计时应尽量避免操作方法不当产生的误差,具体如下:
①使用臂带式血压计测量时要脱衣袖,臂带与胳膊之间不能隔太多衣服。绑好袖带后,留能容纳一个手指的间隙为宜。
②腕带式血压计坐位测压时,手腕应与心脏平齐。
③测量时不要动,不要说话。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2~3次,间隔2min,取平均值。
此外,家庭血压监测时还要注意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复诊时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24h动态血压监测
24h动态血压监测的适用情况
明确高血压诊断:新发现的1~2级高血压患者,明确有无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为正常高值,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较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明确有无隐蔽性高血压;评估24h血压动态变化,识别诊室外时段血压异常,尤其是夜间高血压、夜间血压不下降等。
评估降压疗效,优化降压治疗方案:诊室血压已达标,但仍发生了心脑血管并发症,或新出现了靶器官损害或靶器官损害进行性加重,明确有无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诊断难治性高血压,或诊室血压未达标者,了解夜间、清晨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以优化降压治疗方案。
24h动态血压监测是用动态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h每间隔一定时间的血压值。记录仪盒子是背在身上的,因此俗称“背盒子”。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时要注意:
应尽可能确保监测时间不少于24h,每小时应有至少 1个血压读数。为确保监测有效,有效血压读数应达到设定应获取读数的70%,白天有效血压读数≥20个,夜间有效血压读数≥7个。如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应重复监测。
建议患者在日常工作环境下进行,使用日记卡记录血压监测当天的生活作息,包括:起床、睡眠和三餐时间以及活动、服药信息,以便后期书写动态血压评估报告。
来源:郑大一附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年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