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皮肤试验与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的一致性评价
Agreement betwee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antigen-based skin test and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 in elderly individuals aged ≥ 65 years in China
发表期刊:《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Clin Microbio Infect,IF 10.9)
通讯作者:高磊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结核病目前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传染病之一。我国是全球结核病第三高负担国家,根据《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数据,我国2023年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4.1万例,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2/10万。此外,据模型估算,全球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长期处于潜伏感染状态,其中5%~10%可能会在一生中发生活动性结核病,因此潜伏感染人群是一个庞大的潜在“患者库”。在卡介苗接种对成年人保护效果不佳的前提下,除了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结核病患者,针对潜伏感染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是直接降低发病率、实现“END TB”全球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近十年来,全球结核病负担显著下降,但不同年龄段的下降速度不均衡,老年人群中的下降速度相对较慢。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针对我国老年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开展包括预防性治疗在内的综合性防控策略,结核病发病率可下降84%。然而,建立适宜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对于精准识别潜在的预防性干预对象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仍缺乏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金标准”,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都是基于宿主细胞免疫反应的感染检测技术,在技术层面上各有优缺点,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应用表现也存在差异。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并发布了结核病综合指南,首次推荐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TBST)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该研究基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线调查,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评估了TBST与IGRA的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作为新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TBST与IGRA在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的一致性表现良好,提示了TBST在老年人群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2022—2023年,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农村社区重点人群结核潜伏感染免疫干预研究”课题,针对河南省中牟县符合纳入标准的50-70岁农村常住居民,采用TBST和IGRA检测技术发现结核潜伏感染者,并进行现有感染检测新技术的应用性评价。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针对每位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胸部X线拍摄。在实施TBST(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前,首先采集静脉血进行IGRA(QuantiFERON-TB Gold Plus,QIAGEN)检测,根据产品说明书采用0.35IU/ml作为阳性界值,具体操作程序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血液采集后,取0.1ml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采用孟都氏法注射于受试者前臂掌侧皮内。注射后48h进行结果判读,以红晕或硬结平均直径大者为准,反应平均直径(横径与纵径之和除以2,单位为mm)≥5mm为阳性反应,凡有水泡、坏死或淋巴管炎者属于强阳性反应。
本研究共纳入21219名同时获得TBST和IGRA检测结果的调查对象。研究结果显示,TBST与IGRA的一致性为89.4%(95%CI:89.0%-89.8%),Kappa系数为0.61(95%CI:0.60-0.62)。在65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中,TBST与IGRA的一致性为86.5%(95%CI:85.6%-87.4%),Kappa系数为0.55(95%CI:0.52-0.58)。在IGRA结果不确定的165名调查对象中,21.2%(35/165)为TBST阳性,其中9名调查对象为65岁及以上。
结核病目前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终结结核病流行是“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结核潜伏感染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这已经是全球共识。2015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倡导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中高收入、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的国家推广潜伏感染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全球部长级会议、2018年联合国召开首次结核病高级别会议均号召对包括结核潜伏感染干预在内的终结结核病流行的全球战略目标做出政府承诺,包括对至少600万HIV感染者及400万小于5岁的密接儿童开展预防性治疗。但是,获得结核潜伏感染的流行和发病特征,是探讨开展预防干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也是开展相关技术和策略研究的基础。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团队牵头组织了大规模、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队列研究,同时采用TST和IGRA两项技术在不同结核病疫情地区5周岁及以上农村常住人口中开展了结核潜伏感染流行和发病特征的调查。基于该结果团队牵头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对全国平均结核潜伏感染率进行估算,首次获得了基于IGRA结果的全国结核潜伏感染负担:我国5周岁及以上人群结核潜伏感染率为18.1%(95% CI:13.7-22.4%);15周岁及以上人群结核潜伏感染率为20.3%(95% CI:15.6-25.1%),呈现随着年龄升高而增长的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高于女性。
准确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是评估潜伏感染负担的根本保证,但是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缺乏“金标准”是开展潜伏感染干预目标人群发现的技术难点。TST因受卡介苗接种、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人群中表现欠佳。IGRA检测结果虽不受卡介苗接种和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但其对实验室检测平台和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为有效发挥现有检测技术各自的优势,团队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了TST-IGRA两步法操作技术规范的团体标准[中国防痨协会,T/CHATA 016-2021]:首先采用TST进行初筛然后采用IGRA对TST阳性结果进行进一步确认,在使用TST初筛有效控制检测成本的前提下发挥了IGRA特异性良好的优势。该检测方法的组合使用适用于存在影响TST特异性相关因素的人群。
TBST基于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 (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 (CFP-10),这两个特异性抗原不在卡介苗菌株以及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中表达,因此保障了TBST具有良好的特异性。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并发布了结核病综合指南,首次将TBST推荐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相关产品包括Cy-Tb(Serum Institute of India,India)、Diaskintest®(Generium,Russian Federation)和C-TST(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可见,我国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的创新研发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列。
目前,我国生产的TBST试剂推荐用于6月龄及以上婴儿、儿童及65岁以下成人,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尚缺乏评估其表现的数据。因此,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基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基线调查,特别关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TBST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的应用表现,希望为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的产品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作为一种新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TBST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应用表现以及应用策略尚待上市后的系统性评估。后期我们会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在人群中深入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的创新研究和科学评价,推动重点人群结核病和结核潜伏感染的联合干预工作的实施,为终结结核病流行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重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承担多项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防痨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类二等奖等。
·国家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标准化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结核潜伏感染防治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BMC Infectious Diseases》 《PLOS Global Public Health》《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华医学杂志》《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通讯编委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